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在路上,面对自己(四)

2022-4-29 09:38

自然而生之在路上,面对自己,第四节。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自然而生之在路上,面对自己,第四节。
特注:如下文案共分十节,请按顺序依次去阅读,以保内容连续。
第四节
嗯,是需要往这个感觉上深入才对。我们再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你可以再上一层楼。扩大一下认识的范围,当你渴望理解的时候,其实你身边的所有的人也在渴望着你的理解。
这是肯定的,是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需求。
对,但你或者所有的人其实都没有顾及到,打的旗号是替他人考虑,为他人着想,但真实的“为他人着想、替他人考虑”的实际行动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只是在想一想上。
不会吧。怎么会呢,我觉得我一直挺替别人考虑的,我也感觉自己是一个很仗义的人,很多事情我都是放弃我自己的利益所得让别人先得,单位评先进我从来都是退出的,这些不算是替别人考虑吗?
这个也是刚才我们已经谈到的内容,有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关起门来进行的思维游戏,也就是内在里的一些想法当成真实的付出了,其实他们很多仅仅是一些想法,却并不是真实的行为。例如:我已经给你付出了这样多,我现在就在付出,我付出是为了什么什么……这些话在很多的意识里会不断的出现,原因是我们的付出真的不是真的付出,仅仅是一些想法而已。这个如果你稍微用点心,就会发现挺多的。而且我们有的人总是习惯于放大自己的所谓付出,而萎缩别人真正的付出,这个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意识游戏。
也是,是这样的。这个和你越说已经越来越有感觉了,原来不这样认识,现在感觉打开了这些之后,人才有更真实的活着的感觉。
嗯,好。既然活了,那我们就进行一个活的沟通。今天一开始沟通的时候,你强调你自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定义都有哪些里里外外的内容呢?
没有明白你的意思是什么,我只是现在确认我并不是“通情达理”的人。仅此而已了。
是的,这个是基础的确认。至少我们发现那个“通情达理”仅仅是你的自我标榜、自我定义,远不是事实本身。至少当时的你,即不通情,也不达理。
是的,惭愧。
不用惭愧,只是注意并且在未来不再那样处理就好。所以,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你的那些付出,看看你说的“很多事情我都是放弃我自己的利益所得让别人先得,单位评先进我从来都是退出的”这些内容,你在说的时候感觉不太像付出,更像是一种给他人的赏赐,这个赏赐在等候这些接受赏赐的人能够觉悟到他们应该给你什么回报一样。
嗯,赏赐,这个词好奇怪,但又觉得描述这样的状态又是挺合适的一个词。以前自己这样做的时候也确实感觉有哪里不对,你让我想想~~~。是,是这样,仍然有这样的交换心在发生作用。对照刚才的沟通内容,如果真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自己的付出,确实好像没有做过什么,更多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很多纠结与挣扎,甚至像你说的,有些付出其实仅仅是一种感觉或者假想,实际上没有动过脚步啊。哎呀,好像困在这个地方这样多年,怎么一点感觉没有呢。
好了,不去感慨过去发生了什么。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意识活动、思维活动都当成是一种对别人的付出,就像刚才说的包括所谓的“信任、看重你、重视你、把你当成自己唯一可以亲近的人”等等封赏,这是很多人身上存在却很难被人们意识到的一种不太好的行为习惯,有的时候看看身边那些为谁付出更多而吵架的人,其实争的全是这些意识上的事情,以至于对方根本不知道,或者除了感觉到冤枉基本上没有实质的内容。就是因为意识、思维、个人思想斗争的部分太多了。
嗯,是的。我也需要好好反省反省自己过去的很多这样的意识游戏了。今天刚开始来的时候说的那些话,看一看,其实也是这个德性了。
还是少感慨,也少看过去。重要的是考虑好我们实际的行动,多在实际的行为中实现和调整一些什么。
我也越来越关心这个,我该怎么做更合适。
挺好,这个考虑与方向是对的。三件事没有做的必要:一是过去发生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一切已经发生了,无论是自责还是自赏,都没有多大的意义。二是为过去的不理解问个“为什么”,同样也意义不大,甚至很容易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把自己陷入一些没有必要的纠缠当中。三是质询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重要程度也不大,因为越考虑现在的情况,我们的意识就越容易被眼下的资源多寡而困。而执著于过去、现在,其实非常容易滑进那个模式化当中。我们只需要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考虑“为了下一步更有价值现在我可以做什么”,然后踏踏实实去做就好了。
嗯,这些话现在听提气的。
所以,具体一点,希望你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开始关注到你身边的所有人曾经给予过你的各类付出,无论这些付出是你能不能感觉到的,你都需要开始关注,并且最好是对这个付出给出一个回应,至少是学会说“谢谢”,可以吗?
这个谢谢还是经常说的,只不过经过今天的交流,以后说的时候我相信会更有内涵一些的。至少,回家后老妈做的饭菜,无论味道如何,都不应该再挑剔,而应该说声谢谢。想想过去,有些菜味道不好、不合我的口味,我就不停的对我妈发牢骚,确实有些过了。这个也算是个关注吧,我想我一定会改的。越想越感觉还是挺对不住我妈的。
有进步,而且进步不是一般的快。你也整理整理,我也给你说一段故事吧。我在培训课程中,对非服务行业的人员,都会告诉他们:永远不要为难服务行业的人,他们很不容易。我也会告诉服务行业的人员:服务行业的人更是永远不要为难服务行业的人,别的人不懂,我们必须懂。虽然现在很难分得出来哪些不是服务行业的人,但我会把这两句话都告诉所有的人,因为,这个时代,我们太需要尊重这个社会各个层面上、各个行业里对我们付出的人。尊重他们,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问题就不再只属于保洁人员、环卫工人,而成为所有的人事情。尊重他们,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就不再是某些机构、政府到了很严重的时候才考虑的事情,而是从一开始,就能够成为我们自觉去考虑和维护的事情了。
您是不是想告诉我,不仅是我所认识的人,我应该给所有能够感觉到的人都要说“谢谢”?
是的。这个就是所谓的感恩,应该不难。虽然一开始嘴上不好讲出来,但心里应该一直保持这样的感觉。而且人们所谓的素质,也是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地方体现与实证的。
好的。我想我以后会把这个当回事来看的。
挺好,谢谢你的配合。那么,顺着这个境地,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你现在突然有了危险,有两个人你可以去求救,这两个人都能够帮到你,1号是曾经帮过你的人,而2号是你曾经帮过的人。你感觉应该找谁更容易得到帮助?
这个,不用思考的回答,肯定找2号啊。
说说理由。
我曾经帮过他,现在我需要帮忙,他理应帮我的啊。
是的,这是人们最常规的想法。但按照我们刚才沟通的境地来说,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一个现象,你在帮人的时候,和原来做家务的状态是一样的,是期望着某一个回报。而不是你说的那个无论别人是不是在意,我们都去做家务的这个境地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你有了一些不再渴望理解的概念,却实际上还是原来的惯性在起实际作用。这个你能够理解吗?
让我想想,好像是这样的。一般都会去找2号的。但找2号意味着像拿回当年的利息本钱一样,其实是一个索回的过程,这个还是模式化的操作了。虽然看着合理,但却把自己的习惯给强化了。嗯,这个我确实需要注意。不过我想问,找1号、2号哪个更合理。
这个合理,我们可不可以理解成“找哪个更容易成功的获得帮助”?
对,这样表述更清晰。
从人们实际的心理角度来说,找1号更容易获得帮助,而找2号,如果2号不出卖你,恐怕就已经是最大的回报了。
为什么?
还是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实证一下。因为1号已经有过帮助你的经历,所以再多帮一次也没有什么,甚至1号是习惯于帮人的,而那些习惯于帮人的人,通常对于别人是不是会回报他们不会在意的,这个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个境地。而2号没有过帮你的经历,甚至他们在接受你帮的时候,说不定内在里已经设定了一个如果你索回你的帮助该怎么办的假定,这和你原来的付出必须拿回回报的状态相统一,或者你在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假设心理,所以一旦有人索取他可能的帮助的时候,你会非常淡定而成熟的形成一种回应,因为对这样的索取你已经准备好了如何应付了。
被你说中了,好像别人在帮我的时候,我也确实有这样的心理活动,类似于害怕他们要把什么东西拿回去一样。看来这种心理还是根植很深的,你如果不点醒,我自己恐怕是根本不大可能意识到的。还觉得那是聪明呢。
是的,人们是这样理解聪明的。不过,你现在应该知道,这充其量是小聪明而已。我们接着来看这个事情。对2号来说,他们还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过帮别人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因为帮你而可能涉及到危险,他们会自然的放弃这个帮助。如果不帮你但出卖你还会获得某个奖赏,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出卖你拿到那个奖赏。这样的情形在名著经典当中非常多,因为这样的人在付出的时候,就是考虑最大化的回报。
太深了,需要消化消化啊。(十几分钟过去了,他的眼神渐渐回到了现场)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