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47.学习成长九弊之学得会才学

2019-4-22 14:54

学习成长的路,我们唯有时时觉察自己的状态,将一个个“不会”转化成“会”,让每一个“不会”变成我们成长的突破口,才是我们应有的的学习状态。未来的学习路上,澜海源创愿与大家携手前行!

AI小编归纳总结

《慢煮真知:学习是一场与自我的温柔对峙》 学习不是速食面,而是文火慢炖的功夫茶。真正的学习始于承认"不会",在"学"与"习"的阴阳调和间,将知识熬煮成生命的骨血。 我们常陷入两重迷雾:要么贪婪吞咽现成答案,像收集标本的蝴蝶猎人;要么在经验浅滩反复踱步,误把水影当星空。那位客服姑娘的五年蜕变启示我们——学习是拆解情绪暴风眼里的密码,在500通电话的褶皱里淘洗真金,让每个"不会"都成为重生的茧房。 慢学的三重修为:静心照见急功近利的影子,细心将巨石分解成沙粒,耐心在枯燥中等待质变。正如竹子用四年默默扎根,第五年才破土成林,所有速成的神话,都是对生命厚度的轻薄。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大家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学习必是去学学不会的,虽慢却才是学习之道


学习成长九弊之学得会才学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学习成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而如何学习成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追本溯源,我们有必要首先明确学习的定义与意义。


啥是学习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学习为啥

学习的基础目标是因知识或技能而得到世间的生存,而更根本的目标则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更丰富优质的经验而使自己的生命状态得到突破、升华。


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一切要缘于学与习的不断结合。也就是“学”是对外界信息与经验的借鉴,而“习”则是个体的实际体验与验证。有学无习则容易进入教条、形式、纸上谈兵的怪圈。有习无学则容易在初级知识的层次上重复。唯学与习的有序搭配,才能够使学到得到证实,用证实到的再完善与拓展学的层次与方向。


但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形成一些不自觉的过滤行为,养成一些不经意的惰性。


案例一

记得有一次与闺蜜聊天,她曾感叹小时候参加了不少培训班,学小提琴、学画画、学数学,可偏偏现在这些都未成为她的专长。小提琴因为要侧头夹琴小小年纪的她实在是难以坚持颈部的酸楚,再加上久未学成整首作品所以放弃;画画更是记忆深刻,学习停止在一只鸡爪子上,当时正从基础的形状转入专业的素描,那节课要画吃米的公鸡,怎么都画不好那鸡的爪子,对于学习画画的记忆也停止在了那一刻;数学更不用说,老师是父母的同事一对一的辅导,可常常是老师来了就犯困,老师走了就清醒,每每数学都成为她心有余悸的科目。她曾笑谈,出发时对于目标的向往总是觉得很美好,但事实却是启程后自己亲手将这美好破灭。



对于学习,其实我们都常常陷入这样的局面里


01

有时是我们看到这一领域的高手技艺超群,

感叹学成定是遥遥无期,

所以还是算了吧。


02

有时是我们初步了解发现系统宏大,

千头万绪,

于是心想“专业人做专业事”,

所以我们绕道而行。


03

有时是我们已经开始学习,

但因几次遇阻受困而内心受伤,

于是我们对自己说尽力了,

便转身而去。


其实这都是我们自我意识的设限。

表面上是情绪感受的设限,源于我们找不到那种曾经学会某些事情后的成就与舒适感,我们用自己熟悉的,曾有的成就感来评估现在新要学的是不是能学会的,这样的判断本身就对学习增加了复杂度,还没开始学,就给事情蒙上了一层迷雾。

而更深的是我们以前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本就不是有序的,系统的。比如说我们未必分不清哪些是基础,那些是基础之上生发的原理,哪些是已经实操后的经验。而只是凭着经验,擅长界定着从哪里入手开始学,结果是一旦遇到自己未涉及过的新内容,就没了头绪,觉得很难、学不会。就这样使原本能够学全、学通、学透、学深的学习过程变得只能在自己接受与理解的范围内。

其结果是经历同样的学习时间之后 ,只能使原来熟悉的内容得到其他经验的证实,更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被稳固。但应有的拓展、升华则有可能收效甚微。这虽然也是学习,但更像是加固与复习。

常人以能够学得会为判断,学得会便学,而学不会便放,却忘了人之潜能可被开发之空间有多大。尤其是一学就能会的东西,是你会他也会,我会你也会的,其间之价值性犹有何存;此等过滤之法,谬!


何为学得会?


第一层是听得懂

能理解外部信息;


第二层是能上手

可以将理解的内容转化为行动;


第三层是熟练用

面对不同情况都可调整行为自如运用;


第四层是说得清

经过自己习得而后的理解

一定是自己说得清楚,

讲得明白的;


第五层是再创造

在原来的基础上衍生出

更新、更深、更好地

知识、技术、方法等;


第六层是万事通

由一个点的学习悟到万事万物的学习

均有贯通之处;


第七层是心放空

不以自己的经验判断面对新的学习,

一切皆从头来过。


这样的学习过程注定不会快,在一步步的践行中,一点点的领悟。只为明心见性,成长为真正与外界融合,令自己满意的人。


案例二

我的一位朋友刚毕业时做客户服务,就是每天接听电话处理客户投诉。电话投诉,可想而知没有多少人的情绪是稳定的,语气是柔和的,身处这样的环境,没多久朋友就产生了“不想再与人打交道”的想法,并心生退意开始试图另谋职业。可是,看了一圈发现绕不过去,天下哪有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呢。于是,重新来过干脆就直面问题。她调整心态后将“如何与人打交道”定为自己学习的课题,她不再应付了事,而是开始真正想了解客户。于是,在她放下对抗之心后,听到了客户情绪背后的不同需求。同时,在这过程中她也看到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方式,有父母的影子,有时代的特点,也有自己的模式。自然,“如何更好地表达”成为了她第二阶段的主题,她开始练习如何与人和谐沟通。在翻听了公司近500份电话录音后,她听出了电话中客户和工作人员的生命状态,更明了了与人打交道中那个人心的道,更诚心地不断完善自己。她在与母亲的对话中细细体会,在与好友的交流时慢慢练习,在与同事的谈话里默默调整,所以,学习后她成为了公司客户服务部的经理,更成为了现在平静如水,祥和温暖的她。而这所有的学习变化前后共经历了五年。



学习必是去学学不会的

虽慢却才是学习之道

01

这个“慢”首先需要我们的静心,看到内心的那个“急于求成”那个“一蹴而就”,看到外界要求我们改变的紧迫度,也看到我们自己内在不想使劲的真实度。诚心面对,不存侥幸之心,才是正式学习的开始。


2

这个“慢”需要我们的细心,把大拆小,以退为进,将一个个“不会”拆解成最基础、最细小的单元来面对。万丈高楼平地,再高的楼也是一块砖一块砖砌成的。


3

这个“慢”需要我们的耐心,反复多次的练习是枯燥的,却是自己体验内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形成对自己切实的指导。



我会啦!!!


《说文解字》上写道:会,合也。

我们平时讲“开会”“会见”,都表达了希望在思想认知、心灵成长上有交流,有共融共通之意,那“学得会”讲求得是通过我们个体的学与习,让我们与外界的人、事、物的合,与天地自然的合,更是与自己身、心、灵的合。



学习成长的路,我们唯有时时觉察自己的状态,将一个个“不会”转化成“会”,让每一个“不会”变成我们成长的突破口,才是我们应有的的学习状态。


未来的学习路上,澜海源创愿与大家携手前行!



视频分享

《猎场》郑秋冬在监狱学习的一段:为什么重大节日都在冬季,不就是闲着的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学点东西,学就学点难的。



投一票


领导说多投一票我工资就多涨五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其他文章

复杂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而简单则是成熟的必然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服务意识篇(三):面对未来由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服务

服务意识篇(二): 一个懂服务的人,可以解开很多生活的结

谨慎承诺与坦然面对对方的承诺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莫让缘份空遗恨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从规则到规律的认识成长(一)——写作文的启示

世间的捷径是一本帐

问题真正被解决(下)

问题真正被解决(上)

AI小编归纳总结

《慢煮真知:学习是一场与自我的温柔对峙》 学习不是速食面,而是文火慢炖的功夫茶。真正的学习始于承认"不会",在"学"与"习"的阴阳调和间,将知识熬煮成生命的骨血。 我们常陷入两重迷雾:要么贪婪吞咽现成答案,像收集标本的蝴蝶猎人;要么在经验浅滩反复踱步,误把水影当星空。那位客服姑娘的五年蜕变启示我们——学习是拆解情绪暴风眼里的密码,在500通电话的褶皱里淘洗真金,让每个"不会"都成为重生的茧房。 慢学的三重修为:静心照见急功近利的影子,细心将巨石分解成沙粒,耐心在枯燥中等待质变。正如竹子用四年默默扎根,第五年才破土成林,所有速成的神话,都是对生命厚度的轻薄。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946 回复0
上一篇:
46.学习成长九弊(总篇)发布时间:2019-04-22
下一篇:
48.学习成长九弊之用得着才学发布时间:2019-04-22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