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大家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学习必是去学学不会的,虽慢却才是学习之道
学习成长九弊之学得会才学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学习成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而如何学习成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追本溯源,我们有必要首先明确学习的定义与意义。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学习的基础目标是因知识或技能而得到世间的生存,而更根本的目标则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更丰富优质的经验而使自己的生命状态得到突破、升华。
这一切要缘于学与习的不断结合。也就是“学”是对外界信息与经验的借鉴,而“习”则是个体的实际体验与验证。有学无习则容易进入教条、形式、纸上谈兵的怪圈。有习无学则容易在初级知识的层次上重复。唯学与习的有序搭配,才能够使学到得到证实,用证实到的再完善与拓展学的层次与方向。
但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形成一些不自觉的过滤行为,养成一些不经意的惰性。
记得有一次与闺蜜聊天,她曾感叹小时候参加了不少培训班,学小提琴、学画画、学数学,可偏偏现在这些都未成为她的专长。小提琴因为要侧头夹琴小小年纪的她实在是难以坚持颈部的酸楚,再加上久未学成整首作品所以放弃;画画更是记忆深刻,学习停止在一只鸡爪子上,当时正从基础的形状转入专业的素描,那节课要画吃米的公鸡,怎么都画不好那鸡的爪子,对于学习画画的记忆也停止在了那一刻;数学更不用说,老师是父母的同事一对一的辅导,可常常是老师来了就犯困,老师走了就清醒,每每数学都成为她心有余悸的科目。她曾笑谈,出发时对于目标的向往总是觉得很美好,但事实却是启程后自己亲手将这美好破灭。
有时是我们看到这一领域的高手技艺超群,
感叹学成定是遥遥无期,
所以还是算了吧。
有时是我们初步了解发现系统宏大,
千头万绪,
于是心想“专业人做专业事”,
所以我们绕道而行。
有时是我们已经开始学习,
但因几次遇阻受困而内心受伤,
于是我们对自己说尽力了,
便转身而去。
其实这都是我们自我意识的设限。
表面上是情绪感受的设限,源于我们找不到那种曾经学会某些事情后的成就与舒适感,我们用自己熟悉的,曾有的成就感来评估现在新要学的是不是能学会的,这样的判断本身就对学习增加了复杂度,还没开始学,就给事情蒙上了一层迷雾。
而更深的是我们以前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本就不是有序的,系统的。比如说我们未必分不清哪些是基础,那些是基础之上生发的原理,哪些是已经实操后的经验。而只是凭着经验,擅长界定着从哪里入手开始学,结果是一旦遇到自己未涉及过的新内容,就没了头绪,觉得很难、学不会。就这样使原本能够学全、学通、学透、学深的学习过程变得只能在自己接受与理解的范围内。
其结果是经历同样的学习时间之后 ,只能使原来熟悉的内容得到其他经验的证实,更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被稳固。但应有的拓展、升华则有可能收效甚微。这虽然也是学习,但更像是加固与复习。
常人以能够学得会为判断,学得会便学,而学不会便放,却忘了人之潜能可被开发之空间有多大。尤其是一学就能会的东西,是你会他也会,我会你也会的,其间之价值性犹有何存;此等过滤之法,谬!
何为学得会?
第一层是听得懂,
能理解外部信息;
第二层是能上手,
可以将理解的内容转化为行动;
第三层是熟练用,
面对不同情况都可调整行为自如运用;
第四层是说得清,
经过自己习得而后的理解
一定是自己说得清楚,
讲得明白的;
第五层是再创造,
在原来的基础上衍生出
更新、更深、更好地
知识、技术、方法等;
第六层是万事通,
由一个点的学习悟到万事万物的学习
均有贯通之处;
第七层是心放空,
不以自己的经验判断面对新的学习,
一切皆从头来过。
这样的学习过程注定不会快,在一步步的践行中,一点点的领悟。只为明心见性,成长为真正与外界融合,令自己满意的人。
我的一位朋友刚毕业时做客户服务,就是每天接听电话处理客户投诉。电话投诉,可想而知没有多少人的情绪是稳定的,语气是柔和的,身处这样的环境,没多久朋友就产生了“不想再与人打交道”的想法,并心生退意开始试图另谋职业。可是,看了一圈发现绕不过去,天下哪有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呢。于是,重新来过干脆就直面问题。她调整心态后将“如何与人打交道”定为自己学习的课题,她不再应付了事,而是开始真正想了解客户。于是,在她放下对抗之心后,听到了客户情绪背后的不同需求。同时,在这过程中她也看到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方式,有父母的影子,有时代的特点,也有自己的模式。自然,“如何更好地表达”成为了她第二阶段的主题,她开始练习如何与人和谐沟通。在翻听了公司近500份电话录音后,她听出了电话中客户和工作人员的生命状态,更明了了与人打交道中那个人心的道,更诚心地不断完善自己。她在与母亲的对话中细细体会,在与好友的交流时慢慢练习,在与同事的谈话里默默调整,所以,学习后她成为了公司客户服务部的经理,更成为了现在平静如水,祥和温暖的她。而这所有的学习变化前后共经历了五年。

这个“慢”首先需要我们的静心,看到内心的那个“急于求成”那个“一蹴而就”,看到外界要求我们改变的紧迫度,也看到我们自己内在不想使劲的真实度。诚心面对,不存侥幸之心,才是正式学习的开始。
这个“慢”需要我们的细心,把大拆小,以退为进,将一个个“不会”拆解成最基础、最细小的单元来面对。万丈高楼平地,再高的楼也是一块砖一块砖砌成的。
这个“慢”需要我们的耐心,反复多次的练习是枯燥的,却是自己体验内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形成对自己切实的指导。
我会啦!!!

我们平时讲“开会”“会见”,都表达了希望在思想认知、心灵成长上有交流,有共融共通之意,那“学得会”讲求得是通过我们个体的学与习,让我们与外界的人、事、物的合,与天地自然的合,更是与自己身、心、灵的合。

学习成长的路,我们唯有时时觉察自己的状态,将一个个“不会”转化成“会”,让每一个“不会”变成我们成长的突破口,才是我们应有的的学习状态。
未来的学习路上,澜海源创愿与大家携手前行!
《猎场》郑秋冬在监狱学习的一段:为什么重大节日都在冬季,不就是闲着的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学点东西,学就学点难的。
领导说多投一票我工资就多涨五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其他文章
复杂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而简单则是成熟的必然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服务意识篇(三):面对未来由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服务
服务意识篇(二): 一个懂服务的人,可以解开很多生活的结
谨慎承诺与坦然面对对方的承诺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莫让缘份空遗恨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从规则到规律的认识成长(一)——写作文的启示
世间的捷径是一本帐
问题真正被解决(下)
问题真正被解决(上)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