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71.关注事情则情真事成,关注念头则念飞头乱

2019-4-23 10:47

不被头脑中念头所扰,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归回初见之心,不断突破自己意识局限,静而生慧,重回圆满具足。

AI小编归纳总结

《念头的牢笼与初心的破茧》 我们总在念头里溺水——驾考时幻想考官的冷脸,工作时计较得失,旅行时提防陷阱,却忘了每个当下本应是澄澈的初见。那些自动弹出的经验标签,织成密不透风的茧,让我们把生活过成机械的轮回。 破局之道藏在孩童般的目光里:当情绪翻涌时,先跳出自己问"你在干嘛";做事时让手脚跟上心的节奏,像第一次握笔般专注笔尖而非结果。佛陀五百次见花仍如初见,我们却常在三秒后就被念头劫持。 成熟不是刀枪不入的麻木,而是觉知的苏醒。砍断习惯的锁链,念头只是云烟,事情才是大地。澜海源创的智慧如海,提醒我们:情真事成,不过是一颗心全然落在当下的重量。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关注事情则情真事成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发现


纵观现在社会,物质基础快速提高,人们对自己生命质量的追求,灵魂的探索越来越频繁与迫切了。“修行”、“起心动念”等等这些词语,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熟悉。我们已经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想法,而我们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些想法、念头正在如何影响我们?甚至有时,连这些想法、念头何时起何时落都没意识到?


考驾照的故事

前几日与一朋友小聚,聊起一年的收获,她分享了自己学驾照的经历。最经典的是科目三的路考,整个科三的考试有5次报名的机会,而每次现场又有2次上车的机会,也就是说总共会有10次的上车可能,只要有一次通过,科三就可以通过,否则就要再从科一开始。大家都希望一次就过,而我的朋友前前后后却经历8次,历时3个月才通过了科三。原本练习时表现很好的她,却在考场上出现了各种想都想不到的失误,起步熄火4次,车连50米都没开到,算是其中最经典的桥段。最后她自己总结说:“真是自己把自己玩死”。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讲,她笑道“还没进考场就开始各种紧张,满脑子都是大家闲聊的话:考官很凶,要塞红包, 8号车不好用等等等等,结果是越不想紧张越紧张,越紧张越想。失误了几次后,就想得更多了:又是那个考官、又是那台车、再考不过就丢人了、我怎么这么紧张呢?!总之,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胡思乱想里,哪有精力看到当下正在发生什么呀?!


思考


朋友的分享让我深有体会:她因为前面的失败,有了太多对成功的期待和对再失败的恐惧,念起念落,心烦意乱,反复纠结,而精力耗尽,真正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而现实中类似我朋友这样的体验也不少见。


面临一场考试,我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想得都是这次考试对我很重要一定要考过;在外购物或旅行时,我们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心中想得都是商家就是黑心的,旅游景点就是宰客的,我可不想被坑;在接受一项工作任务时,我们或激动或烦燥,心中想得多半是:这是一次机会,要好好表现,这对我有好处!或者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凭什么要我做?两部门之间协调协商、纷争不断,多半也是各自想着:这事不是我的责任,这锅我不背。甚至写个名字,我们都会想快点写完,手好冷好酸……手里一边做着事,脑子一边画着圈。


念头在我们的头脑里总会不经意间蹦出来,这本没有什么。只是当我们以自己的经验、记忆、知识等等来为念头所用的时候,就有了各自的好恶与喜乐,而依着好恶喜乐,手里的事情就常常成了不想做的,但“现实”又逼着我们不得不做,于是,我们所有的行为跟思维开始出现脱节,身体慢慢地进入了全然的“无意识”、“下意识”当中,从此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我们称之为成熟。此时,除了意识里因为身心不一而时时飘过的一丝隐而难觉的似乎哪里不对的感觉外,我们的一生可能就都会如此滑过。这些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下意识、习惯所衍生出来的念头构成了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罩子,让我们很难挣脱和超越,进而成了我们每个人灵性成长最大的障碍。就好像我那位朋友一样,被自己的念头折腾的死去活来。保有的越多,我们距离灵性的成长就越远


出路


言及此时,不是希望给大家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而是想提示朋友们能够真正的“看见”。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跳出了自己惯有的经验、视角才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出路。所以,自困可自破,不以所谓的经验、记忆、知识而判断,混乱自己的心神。就像面对第一次见的人、事、物时,有的只是好奇,甚至那一刻连所谓的价值观等都不存在。让自己全然的面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去感受,去尝试,去体验。


佛陀与多数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很多人会对多次见到的人、事、物会因为过往经历和自己的状态而对其进行标签化的下意识处理,进而产生熟视无睹的状态,而佛陀即使五百次见到同一件物品依然保持其第一次见到时的欢喜心。故而若要突破,也很简单:走出这些习惯,对所有的行为保持那份生命一开始即有的好奇心、信心,始终都处在“若只如初见”的境地里。就像孩子,他们与世界无差别的互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没有喜好分别,没有瞻前顾后,没有任何杂念,就是全然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常常孩子的一句话会让我们一怔,给予意外的提醒。


要想做到这一步,其实很简单,同时也不那么简单。简单是因为一念而已,不简单是因为要突破惯性的束缚。但所幸的是生命成长的路没有简单与不简单,只有走还是不走。这条路无论是谁走,最终都是要回归那1%。所以,是先是后都没关系,只要开始走就好了。如果你愿意,现在你就已经在路上了。

而要实现“只如初见”的状态,我们不妨在每次念头升起那一刻,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第一步

在每次情绪发生时,问自己一句:“你在干嘛?!”让自己跳出来,让自己看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是在生闷气抱怨,还是在发脾气指责,是在焦虑不安,还是在想办法找出路,看到自己就意味着站在自己之外,就是“旁观者”,就有机会清明。


第二步

看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事情则情真事成,关注念头则念飞头乱。因为念头本身就是飘忽不定,没有层次逻辑的,以念头为牵引必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定性与章法。而关注事情,事情的发展走向是有方向、层次、步骤的,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努力了,经由事情的成败,我们可以获得全息的感觉、掌握相应的方法,经由感觉与方法来获得与规则互动的规律,进而参悟背后的道。所以,不要被结果的期待所惑,专注于当下发生的事情本身,身心合一,就可促进自己成长。


第三步

当然是长期的建设自己,不让自己处于念头满天飞的当口才去挠头,去想办法。因为那个时候所想的办法也还是就习惯给出的办法,不会有什么超越的。


总的说来,还是希望朋友们,能够不被头脑中念头所扰,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归回初见之心,不断突破自己意识局限,静而生慧,重回圆满具足。


新的一天

澜海源创 愿大家道清目明

心致一处



往期精彩回顾

69.再谈本分

66.车到山前必有路

61.2018年开始的成长定位:知道那个1%

60.学习成长九弊总结篇

55.职业素养的传达--稳定的做到就是最好的教育

47.学习成长九弊之学得会才学

46.学习成长九弊(总篇)

复杂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而简单则是成熟的必然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谨慎承诺与坦然面对对方的承诺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AI小编归纳总结

《念头的牢笼与初心的破茧》 我们总在念头里溺水——驾考时幻想考官的冷脸,工作时计较得失,旅行时提防陷阱,却忘了每个当下本应是澄澈的初见。那些自动弹出的经验标签,织成密不透风的茧,让我们把生活过成机械的轮回。 破局之道藏在孩童般的目光里:当情绪翻涌时,先跳出自己问"你在干嘛";做事时让手脚跟上心的节奏,像第一次握笔般专注笔尖而非结果。佛陀五百次见花仍如初见,我们却常在三秒后就被念头劫持。 成熟不是刀枪不入的麻木,而是觉知的苏醒。砍断习惯的锁链,念头只是云烟,事情才是大地。澜海源创的智慧如海,提醒我们:情真事成,不过是一颗心全然落在当下的重量。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1016 回复0
上一篇:
70.获得生命的智慧 ——守住1%的坚定:从旧习迈向新状态发布时间:2019-04-23
下一篇:
72.不以自信欺了心发布时间:2019-04-23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