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真正被解决的标志是,要么这个问题不再出现,要么这个问题形成的困扰有所降低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前几天,我们一起聊了关于问题解决的话题:有时我们会处在无视于问题的存在的状态,有时我们也会用类似的问题代替要解决的问题,看似问题已经没有了,但其实是用两个问题联合制造了一个比原来问题还要复杂点的问题。在现实得生活工作中,也是这样,我们也经常发现问题在不断的处理中会越变越复杂,越变越升级,这与我们的初衷完全背离… 有一位常年居住国外的华人女士,去医院体检时,查出了骨质疏松。医生告诉她,她的骨头疏松的程度相当于70岁的老人,如果不小心摔倒的话,很容易造成粉碎性骨折。而这位女士才40岁,被吓得双腿发软,似乎已听见了自己骨头马上就要裂开的声音。医生给她开一种治骨质疏松的药(隐去药名),要她服三年,并要求她定期来检查。这位女士坚持吃药三个月以后,却得了严重的胃病,每天晚上都会胃痛,更可怕的是,睡觉时要用很高的枕头,否则胃里的酸水就往嘴里涌。后来她实在忍不住就在网上与找专家咨询,最后发现这种药对胃有很强的副作用。药是不敢再吃了,但又担心自己骨质疏松影响将来的健康,所以便天天开始走路晒太阳。第二年进行复检时,没想到骨质疏松的指标正常了。给她开药的医生以为是他开的药治好了这位女士的骨质疏松,她告诉医生,自己只吃3个月的药,现在已患了严重的胃病,医生听了后说可以帮她继续治胃病,并且推荐了一种胃药。这次这位女士聪明了,坚持问这种胃药有什么副作用,那医生最后无奈地告诉她说:“要说副作用的话,此药会引起骨质疏松。”...
因为胃病,她的健康每况愈下,动辄感冒发烧,甚至是盗夜汗。后来她回国找了位中医看胃病,几付汤药下去后,盗汗问题基本解决。问中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见效,大夫说中医是治人,目的是恢复人自身的阳气即正气,正气足了,就具备了自愈和修复的能力。《内经》所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中医在辨证施治时,不会局限在“症”上,而是通过“四诊”后宏观地分析和研究“证”,再做出判断,然后是“综合治理”
我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问题真正被解决的标志是,要么这个问题不再出现,要么这个问题形成的困扰有所降低。 下一期我们一起聊聊,局限在“症结”上解决问题与“综合治理”的解决问题的两种着思维体系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