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坚守一些信念、理念,但我们需要花点时间与辨别一下:是什么在指导、支撑、指挥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此,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行为更趋于我们生命真正期望的方向,而不是某种惯性下的无意识冲动或者是仅仅是 ...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从接纳到演变—— 《毒液》各方的“理”的养成 职场、家庭、校园,我们都可以听到这样的一些语言: “你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领导没有这样当的” “他根本就没有一个父亲的样子” “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康,流程不完善,责权利不明,工作没有办法干” “你们部门就这样干活的,就这样不职业” “你这企业就这样的服务水平与产品水平,我都怀疑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这女的长得也太不好看了,还出来做模特” “这饭店的服务水平怎么这样啊,以后再也不来了” ……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信息基本上都是人们对他人行为是否合适的质疑,这样的质疑处处皆的、比比皆是。我们把这样的质疑称之为是人们对身边人、事、物、组织的评价,评价的原因就是人们所看到的身边的人、事、物、组织的很多行为方式,偏离了这个人的“理”,更准确的说是他的“小理、私理、个理”。 现在我们顺着《毒液》这部电影的内容,继续往下思考,即使我们分清了“原理、大理、公理”和“小理、私理、个理”,我们也很难马上就跳出“小理、私理、个理”而迈入“原理、公理、大理”,甚至我们很多人即使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仍然会坚信自己的“小理、私理、个理”是合适的,也有的人会打着“原理、公理、大理”的旗帜而不断的行使“小理、私理、个理”的事情。因为有一个事情,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理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会培养这样的理”。 他们的评价标准(个理、小理、私理)从何而来? 上个世纪,一批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道具是一个比较大的铁笼子,笼子上方挂了一串香蕉,而香蕉的上面则连接了一个开关,当香蕉被拉动的时候,开关打开,笼子上方就会有温度较高的热水喷淋。实验对象是猩猩。 刚开始,先是关进了五只大猩猩。这几个猩猩一进入笼子,第一时间要去抢香蕉,然后迅速被热水淋到,在躲避热水的时候,大家不再动香蕉,香蕉放开热水停止。经过几次动作之后,其中有猩猩迅速明白之所以被淋烫原因在于动了香蕉。为了保证不被淋烫,明白事情的猩猩开始阻止其他要去动香蕉的猩猩,但轻微的劝阻几乎没有用,于是之后要去香蕉的猩猩必定会以挨揍的方式停止这个抢香蕉的动作,第一轮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后达到了一个安静的平衡。第二天睁眼后的猩猩显然忘了昨天的经验,但在十多分钟后迅速达到了昨天的经验。一周后,再没有任何猩猩去动香蕉,大家都明白了,动香蕉的严重后果。 一周后,实验人员放出了一只猩猩,并放理去了另一只猩猩。这新进去的猩猩在冲向香蕉的过程,必然的迎接了一顿暴力。而且他后来终于明白,动香蕉就挨揍,不动就没有事,为什么不知道。再过一周后换放了另一只猩猩。当这只猩猩也冲向香蕉的时候,三只老猩猩和后来的第一只新猩猩同样实施了那个暴力的过程。但这里面有一个差别:三个老猩猩去揍新猩猩的时候,是有分寸的,他们的目标仅令是阻止那个新猩猩不要动香蕉就好。但第一个新猩猩并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要揍第二只新猩猩,他只是接受了这样一个传承,如果有人动香蕉揍他就对了。而他的揍人就会缺乏分寸,高兴了下手会轻一些,如果不高少了可能下手就会非常重,而下手的轻重只与自己的心情有关,却与阻止新猩猩是否动香蕉有关。直到笼子里都是五只新猩猩的时候,这个传承就被大家接纳了,但为什么不能动香蕉、为什么动香蕉就揍他,没有人思考。甚至还会出现另一种现象:即使别人不动香蕉,依然会有人去揍某只猩猩,或者是联合群揍。这一切的演变都值得我们深度反思。
这是一个压缩版的文化的形成、传承与演绎的故事。最早的先民在自然界里求生存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确保自己能够活下来的经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共存的契约,这些经验与契约后来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对那些不遵从这些基础管束的部分成了社会的规范与法律。对这些基础遵从的好的人,成了社会的典范;维护那些规范的人则成了社会的英雄。这引起典范与英雄只要在从事这样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与追随,几千年来从来如此。 虽然只是一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老猩猩会非常坚持他的那些经验,因为多次的吃亏、代价,使大家共认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持续的吃亏,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后面的新猩猩慢慢的也会坚持他所接受到的经验,因为是另一种代价,虽然这样的代价与原来的事情无关。这样两种坚持都会促成猩猩对自己所获得经验的固化,甚至都会形成对其他猩猩的传播、传承。 从中实验到生活,每个人的理其实就是从这里来的,有的是我们自己亲身验证的,而太多的都是则是来自于外界的这种传承。对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行为是如那一开始的猩猩一样知道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而本文一开始所阐述的那些要求、质疑,我们真的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做出来的?我们又有多少自己的行为是后面的第一新猩猩那样,仅仅是只有继承、被继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揍他。例如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能左手抓筷子、执笔?为什么一遇到事情很多人就开始管不住嘴巴而不断的唠叨?为什么有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那样容易着急、生气、发火?为什么有的人你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很多人习惯于说“因为是个人都会这样”、“别人都是这样的”、“家长要求这样”、“如果不这样人家会不高兴的”、“这样人家就生气了”…… 那些从一开始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的经验,我们称之为“清明的理”,而非由自己所得的经验我们称之为“继承的理”。而继承的理在继承的时候如果多一份思考,那就是“为什么不能动香蕉“、”为什么要揍他“、”不揍他为什么发生什么事“,那么这个的继承的理,也会接近那个清理的理。如果我们能够分得清这样两个理,或者执意于去辨别这样的理,然后让清明的理越来越多,让继承的理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多出来一份清静,我们做事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多出来一份朝向事情发展的坚定、步骤与层次。随之可以避免的就是不再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经验所驾驭与牵动。 而这还不够,因为清明的理与继承的理当中,都会含有“原理、公理、大理“和”小理、私理、个理“。如下图: 暴乱与毒液的理来自他们原生星球,而我们又有我们自己的原生文化,这两个文化(理)之间是有差异的。而其中的大部分人的理的形成往往不一定是清明的,也不一定是指向原理、公理和大理的,那么这其中需要调和的地方就会显得非常突破,这才构成了电影的突破与预期的票房。而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其真正的能力养成、成果形成需要定向、持续、有序的积累,方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有所成长、成就。这样的理的支撑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关键。 所以,我们需要坚守一些信念、理念,但我们需要花点时间与辨别一下:是什么在指导、支撑、指挥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此,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行为更趋于我们生命真正期望的方向,而不是某种惯性下的无意识冲动或者是仅仅是条件反射。
下一期,我们将带领大家进入另一个题目:如何走出那些无意识的动作与习惯,而让自己能够趋于“清明的理”并“原理、公理、大理”的状态中。 职业咨询师、指导师 张琼文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