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13、乞讨的尊重是大脑里的怪圈

2021-11-22 08:12

组织培训这样多年,遇到过很多培训师,从中也得到过很多成长的启示,也使我在道路上走的更为沉静,更为平静,感谢他们的示范,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2013-04-12 10:02:49)
组织培训这样多年,遇到过很多培训师,从中也得到过很多成长的启示,也使我在道路上走的更为沉静,更为平静,感谢他们的示范,感谢他们的陪练。
很多培训师喜欢培训需求单位的极力配合,即对参训学员有严格的考勤、考核,培训结束后还有考试。这样可以督促参训学员有更好的状态参加培训,从而保证培训效果。而对于不这样做的单位,评价往往是培训单位不重视培训,不尊重培训师,甚至有的培训师还会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来这样的单位讲课了。经由培训单位的匹配实现培训效果的保证,这是一种手段,但经由培训师的课程魅力而促成培训效果,却更能够使培训师享受一个老师更大的尊重。如果要说培训真正达成的效果,我相信大家会选择第二类的课程,而不是借助与规则的管理。
我们从小到大,也听不少老师强调“尊师重道”。这是对的,“尊,师重道”,即师重道而得尊,尊是因为师重道。老师是应该被尊重的,但“尊”是个结果,“师重道”是首因。而当我们的老师带着“你们要尊重老师”、“你们必须加强对老师的尊重”等的提示而要求尊重、强调尊重、渴望尊重时,他已经不是个老师,而是变成了奴隶,不是变成了安心生产的奴隶,而是自己渴望承认、尊重、奖赏的奴隶;他已经是个乞丐,但不是安心乞讨的乞丐,而是乞讨社会给予他承认、尊重、奖赏的乞丐。那个时候,他的工作不是为了更好的创造价值,而是为了得到承认、尊重、奖赏。当一个人的注意力凝聚在承认、尊重、奖赏上的时候,这个人也同样会被工资、奖金、名誉、看法所锁定,不仅自己在乎,而且对于不符合于承认、尊重、奖赏的评价也会形成极敏感的反弹。(除了老师、培训师,任何工作都是同样的,我们的表现出卖了我们的内在,我们的内在通过外在真实的表现出来。)这种反弹甚至在职场上极其严重,人们能够听得进去好言良语,但对于真实的谏言则退而又退,唯恐避之不急,而只是在概念上知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而真正会成长的人自然知道“从谏如流”。(当然,那些善于给他人以成长提示的人也需要注意,告人之失非揭人之疤,助人以谏言,而不是以他人之疤为谈资取乐。)
这不是工作,因为承认、尊重、奖赏等动作相关的形容词,只是一个结果,这些结果和否认、惩罚、批评等动作相关的形容词是两极,却没有分别,非以助人助己,而只是一种自我的挣扎与成长的封闭,不利于工作,更不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一个人身心的健康来自于中间那个状态,不是不偏不倚,而是在中间的一个带上,那个地方是如如不动的,是安静的、是稳定的、是没有挣扎的,也是不可能形容的。一个好老师、好培训师也是在那个地方,只有在那个地方,被引导者才会产生内在自然的跟随与配合,这个不需要要求,不需要规章,学员自己会感觉到并给出他们的承认、尊重、奖赏。
承认、尊重、奖赏是一个结果,来自他人,你是不可能控制的。但人们总是试图控制,于是一方面会更加努力学习、加班、勤奋、创新,但注意力又时时在别人会怎么看待、会如何评价、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等,这时,本来可以输出价值的工作,这份可以持续很久、乃至一生的工作,就变成了工具,变成了我们换取承认、尊重、奖赏的工具,而丢失了工作原本的经由我们可以赋予的活性,从而不可能创新,也谈不到创造。(所以我们会去参观、访问、到别人的现场学习,说这是经验的学习,其实是为了抄袭,回来改编然后称之为创新)。所以这样的工作貌似工作,却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渠道,是我们试图控制承认、尊重、奖赏顺利得来的工具、渠道。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在这样的操作中在强化着一种可以进行的控制。但现实中有机会享受承认、尊重、奖赏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人,所以职场上不满意的人居多,充满了仇恨与不良情绪的居多,学习和准备了多年的结果是别人不满意、别人不接受,那么失落与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其情绪少有能够转化为正向的力量的,多数人没有这样的领悟,也缺乏这样的因痛而生悟的引导,人们只是知道物极必返的。
也有人把这种想控制又难控制却又不甘失落的状态在注意力上会有些转移,例如进入清高、例如恋物、例如恋宠物、例如成为极致的专家而自娱自乐。
承认、尊重、奖赏是由感觉而输出的行为,有好的感觉、有价值的感觉,输出都未必是承认、尊重、奖赏,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储蓄。但如果没有这个感觉还这样去做,人们称之为虚伪,“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古人一语点破。而当感觉不太良好的时候,输出一般不会太好,即使输出者压抑了自己的内在而面带笑容,看到的人也知道“非奸即盗”。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企业里,对培训师课程情况的不记名评价中更容易看到学员依据自己的感觉的结果。而记名的评价一般人不太愿意参加,类似2012年网语中所说“可以骂人吗?否则就没有什么可说的”的感受。所以我们会看到记名投票、评价的结果都不会低,甚至很高,人们称此为人情,甚至在说到这个人情的时候(去除对一些培训师成长的同情和成长空间的给予),心里明白这就是虚伪。企业里对领导的记名评奖、投票性质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这些记名的要求,承认、尊重、奖赏等的输出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不可能被控制的、自发的、由内而外的输出,一个人是否享受这些,也不可能被控制(做生意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悟明白这个道理,或者应用了这个道理,生意才会真正的成为生意)。
蒙尘的心是只能被表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一旦进入了渴望承认、尊重、奖赏的怪圈中,一个人的工作必定会有很多的投机性,即所有的倾向于承认、尊重、奖赏的东西会被人尽可能的靠近,并且掌握。而远离承认、尊重、奖赏的东西,或是短期内达不到承认、尊重、奖赏的东西,都会被扔掉或者远离。这样的状态下,人们的消耗是极大的,因为他忘了和工作的感情,这必然是功利性的。一切都变成了工具,达到极致就成了手段。而这是社会极大多数人共同的症结,而且症结很深,只是人们不一定能够觉察、觉知。
处在工作状态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的价值,处在投机状态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的利用价值,注意什么就被渗透什么。但人的灵觉系统时时时在运作中,他会在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一天的忙碌之后,一个项目完结之后,突然遭遇失败而沉寂等多种情况下,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时候),让这个人从内在里感到投机是不合适的、不合理的,所以只好供菩萨上香、到庙里叩头,但依然是一种控制来控制。
所以从本心来讲,工作可以不是这样,我们看看身边那些长期被人们承认、尊重、奖赏的人,他们无论干什么,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喜欢正在做的事,投入到里面,像一个婴儿在母亲怀抱一样,就是一种很本份、安静的状态待在那里,去理解工作的内涵、工作中需要的储备、需要掌握的学识技能、分析和周围人的配合点、工作配合衔接中的空白区、分析文件资讯的内在规律、把握事情未来的方向……,他是在工作中,而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最后一个结果就是人们也许不会认为他们很重要,但会很需要。他们经由这样一种本份完成一生自我深度的修正,了却凡缘,恰恰是在修行的状态。有的聪明人会评价这样的人很傻,说他们有那样精深的技艺而不去争取什么非常可惜,非常傻,甚至告诉这样的人“如果我是你则如何如何”,是的,你不是他,所以你不会理解他的这个状态,因为聪明人不会悟知如果不是这样的傻,肯定积累不了这样的技艺。如果能够悟知,聪明人也就开始晋级了。在工作状态的人不会在意别人是不是承认、尊重、奖赏,你有承认、尊重、奖赏的时候,他们是这样工作,如果没有承认、尊重、奖赏,他们同样是这样工作,同样也不会因为人们不给他们承认、尊重、奖赏而生气、哭泣,甚至有很多自己已经领悟的人,会拒绝一些凡人给他们的诸如诺贝尔奖等这样的干扰,因为他们是在工作中,而不是在乞讨中。
当然,不仅仅是承认、尊重、奖赏是这样的性质,其他的诸如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渴望爱,都是乞讨行为,道理是一致的,需要我们对类似行为做出举一而反三的悟性。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