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跳出付出与回报间的算计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在单位绩效评优的会上……
技术部门明确表态:工作量大、任务紧、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数据库也不健全,我们是一边做技术服务,一边整理数据库。不知道整理数据库的工作量,能不能也算到评优里?
行政部门喊冤:我们天天坐班,看似轻松,实际工作量大,服务了大家,但还不显山不露水的,算起工作量来好像又没干什么,其实做了不少事!
销售部门心里嘀咕着:哎,如果没有我们在前面冲锋,拿订单,你们还吵个什么劲啊?
于是,绩效方案几经易稿却终不得果
在付出与回报的问题上,人们似乎一向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算得明明白白。这样的画面并不少见。
在家里,老公讲“我这么辛苦的挣钱为了什么呀,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老婆讲“我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我容易嘛?!”
在职场,新人讲“凭什么大家做一样的事,他们的工资比我们的高?”
老员工讲“我们当年多拼呀,现在的年轻人太懒,带都带不动,还总计较这计较那。”
朋友间,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当初他落难的时候,要不是我扶他一把,哪有他的今天!” 等等
无论大家的言语怎么表达,其结果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自己的付出与应有的回报之间的比例是否合于自己的预期。 父母对儿女、领导对属下、爱人对被爱者,全都处在这样一种“计算”的状态里。 而如果我们能更深地向前探一步,可以发现:大家内在里是有一种渴望,一种渴望被肯定、害怕被否定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推动大家做着无形的努力,努力证明着自己的重要、证明着自己的能干。
但是,以这样的心理为起点,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学习的状态、服务他人的心态、与人交往的状态,都只能越来越趋向于功利,也越来越突出一种对当下结果的算计。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做事都很直接,什么事情都直奔主题>>> “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能加级吗?” “能挣钱吗?” “挣多少钱?” “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与这样的人相处,也变得简单,一切都是交换,一切都是生意,只是回想时已没有了情感的连接,甚至连最基本交流的心扉都被慢慢的关闭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当下利益得到了满足或拿到手的才是真的。可是真是如此吗?!
首先,算计就是希望所有的资源都能指向于自己的需要。而这样做,势必会引起身边人的抵触心与防御心,无形中我们把自己摆在了世界的对立面。这却已经与我们最初希望把事情越做越顺,越做越长久有所违背了。
其次,由于短期获利的快感,会误以为这招很管用,以后就会常常用,而天下哪有一把钥匙开万把锁的道理呢?所以算计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远离了生存的智慧,变成了时时的小聪明,路,自然也就会越走越窄了。 第三,以个人所得为做事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事情本身需要的那个方向就不会再去关注了。 所以>>>>>>
如果真要算,那就早点算,在最后回报的那一刻,才算回报是不是有点晚呢?!不如,在事情的开始时就倾尽全力的去付出。
如果真要算,那就算长些,不止眼前还有将来,站在一生的时间长度来算,算算我们离开人间时到底应该收获什么。
如果真要算,那就算多点,不是算看得见的,而是算看不见的,站在一生的生命厚度来算,我们到底怎样才能活得更安心、踏实、稳定呢。
如果真要算,那就算细点,我们是在证明自己重要时才重要,还是我们在为事情的推进服务时才重要呢?
如果真要算,那就算狠点,不止这一辈子,还有下一辈子,不止这一代,还有我们的后代,我们想为他们留下什么? 付出与回报,付出是为谁付出,回报又是为谁回报,日子不是一下子过完的,答案只有自己找,味道只有慢慢品。
有十年磨一剑, 今有二十年“铸天眼”。 20年,一个人可以干很多事, 开发商能变成首富, 手机能出20多代, 可他用20年,就只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天眼! 他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 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 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可他却说:我谈不上有高尚的追求, 没有特别多的理想, 大部分时间是不得不做。 人总得有个面子吧, 你往办公室一摊, 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 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 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 我就得负点责任。
其他文章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从规则到规律的认识成长(一)——写作文的启示
世间的捷径是一本帐
问题真正被解决(下)
问题真正被解决(上)
命运与运命
“问题被替代”与“真正的问题解决”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