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职业教育,共创教育未来,欢迎进入东莞理工学校职业化成长加油站。

怎样是真正的学到20190319
作者:东莞理工学校
新学期开始,父母、老师都会对孩子提出殷切希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也会在心底有个暗暗的期许,希望自己能不断学习,有所成长。
虽然,大千世界每个人学的内容各有不同,但对于学习的期望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学,就学好;学,就学到。但实际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到”,每个人对其内涵的理解往往相差甚远。
有人认为,能说得清楚就是学到;
有人认为,能照着做就是学到;
有人认为,能指导别人做就是学到;
有人认为,能举一反三就是学到。
那在实际的工作中,社会和企业是如何评定“学到”的层级呢?
年终总结会上,小邓作为某项目代表进行发言。会上受到了一致好评。为此,小邓一直兴奋不已。领导刘经理对此颇为担心。
他对小邓直言道:“整个项目要经过十三个大环节,其中各环节又有N个子项目,你只经历了其中的两个大环节。我不是说你不能高兴,只是如果你止步于此,听不进他人的传授,看不见事情的全貌,你还以为自己已经全部学到了,这才是我担心的成长之路上的隐患。”
小邓一听,思绪万千,既惭愧于自己的骄傲,更感谢经理的教导。从此,潜心研究,踏实做事。不久,就成为公司新一批的青年骨干。
隐藏在企业管理中的“人才观”“成长观”就是这样:最不愿意采用的人就是——不会主动学习,没有融会贯通,还自以为是的人。因为这样的状态意味着成长的停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员工持续稳定地做到,并且稳定状态得以持续保持的状态。这是企业效益的基本保证。
我们的认知上需要有个深度的对接:企业被市场推着走,企业要在市场的大海里遨游,需要拥有真正能够迎接风浪的团队。对员工的要求看似更严苛、更直白,而这正是企业生存的需求所决定的。这也恰恰是体制内的人员需要深刻体察的。
企业如此,那在家里、自己的小环境中,要求是否会不一样呢?!
张华拿驾照已经一年多,开车上路并不多。每当朋友问“你会开车吗”,他常常很纠结,因为他内心清楚,拿了驾照与会开车并不是一回事。
琪琪将爸爸打好的鸡蛋倒入锅里,又将妈妈切好的西红柿接过去,不一会儿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出炉了。面对自己的“作品”,她兴奋地给爷爷奶奶说:“我会炒菜了,我会炒菜了!”而妈妈的心里很清楚,这和“会”还离得远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直都有着清醒的意识:偶尔做一次饭与天天做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天天做饭与擅长做饭又是天壤之别。就如同那位妈妈对孩子学会炒菜的认知一样。
所谓学会做饭,可以是选、摘、洗、切、炒各环节掌握、全流程熟悉的基本水平达标的程度,也可以是食材配比与烹饪手法的略有了解的状态,还可以是荤素搭配独立承接年夜饭十几道菜的应用级水平,也可以是烹饪基本功炉火纯青之后,跃升至出品皆为艺术品的笃定愉悦状态。
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人们要弄明白一件事,学会一个技能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链接网络各类资源应有尽有。小到一道菜的做法,大到一个哲学体系的重建,我们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渠道。
特别需要留意的是,如果我们把看到、知道就当成学到,那就是步入了成长的误区。真正的学到是,有意识地保持如下的意识,并形成习惯:自觉推动自己,借助反复的实践、反思、领悟、再实践的过程,迈向持续、稳定地付出并达到各方都满意的状态。
因为这份持续稳定,
在职场,我们看到了职业素养;
因为这份持续稳定,
在社会,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公德;
因为这份持续稳定,
在家庭,我们体会到了责任感;
因为这份持续稳定,
在人际之间,呈现出信任与靠谱。
……

其实,无论家里还是职场,无论对他人要求,还是自我要求,我们对于“学到”的要求从来没有改变过。
《论语》在开篇就提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其指就是学习是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不断的学,
持续的习。
只有通过自己习得验证所学,
内心才会真实自然
有获得感、
喜乐感、
富足感,
而这是所有外来求证得不到的体会。
所以,
谁真学到,谁真得到;
谁真得到,谁真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