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在路上:在路上,生命成长的意识层次

2022-5-7 04:58

自然而生之在路上,在路上,生命成长的意识层次。 “我本来只是要一棵树,但你却给我了一片森林” “三年了,我好像对你说的‘成长’二字有点理解了” “我理解不了你说的这些内容,只能感觉到你说的是对的” “虽 ...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自然而生之在路上,在路上,生命成长的意识层次。
“我本来只是要一棵树,但你却给我了一片森林” “三年了,我好像对你说的‘成长’二字有点理解了” “我理解不了你说的这些内容,只能感觉到你说的是对的” “虽然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我我能够感觉到你说的很有道理” ……
多年来,无论是做培训、辅导,还是开专栏撰写文章,在我,依托的是职业化、团队合作、领导力、培训师能力、压力与情绪、演讲与口才等这些人们能够接受的技术性的名词,但所有的内容却是透过这些技术层面而一直都指向人们的灵性的提升。比如如果是给老板辅导,我引导的状态是他所做的生意能够富于灵性的状态,因为当一件事情达到这个层面的时候,会对其他的生命有着自然而然的吸引力,甚至不需要你打什么广告,灵性对生命的亲和及生命对灵性必然的选择会使更多与此相关的受众产生必然向往的选择,相互激荡之下,我们做的事情,不仅会更合于人类社会自然的需要,也会更使我们所做的事情在简单、有序、无为的层面上。如果是给个人做辅导,我引导的状态是这个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能够切近于灵性的状态,因为那不是谁的选择,是我们每个人灵魂必然的贴近与必然的形成。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但我们所做的所有的行为,却会对我们所在的环境、身边的人、整个的宇宙,形成一种真正的灵动。而这样的培训、辅导是我对所有灵魂必有的那个选择的尊重,也是所有灵魂在内在成长中给我不断的提示的状态。而在实际上,这样的落地是有极大的难度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从灵性根本上是平等的,而在物理的现实环境中,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必然的障碍人们对自己那个灵魂应有状态的选择而不断的滑到其他我们原来不太想去的地方,表现出来就是诸多生命的不安心、不开心。好在,在种种的知与未知、欲知的挑战中,却从来没有见哪个生命就此停下来,而是持续的向前迈进着。
所以,人们在不同的状态虽然会有不同的选择与决断,但生命最终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归宿,有共同的最终指向,在这个归宿和指向下,所有的生命都坚定的在路上。在路上,有的早醒,有的晚醒;有的走到,有的飞到,有的跑到,有的则是滑到;有的自己到,有的与他人一起到,也有的人带领更多人去达到……所以不同人的层次与状态有其差别,也有其必然的表现上的不同。方便于对阅者的指导,我们如果把这条长河纵向截取一个片断,就会发现人们的成长可以简单分为如下几层:
一是根本意识不到成长,只是自然而然的活着。这样的状态是自然的,纯天然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本份的。不需要追求(此追求指生命原有的那个状态),该什么年龄办什么年龄的事情,该什么样的性别做什么样的性别的事情,同样的入世争名夺利,同样的结婚生子,同样的恩爱情仇,完全被世俗的一切的存在牵挂着鼻子走。一个奖赏、一个怒骂都会成为自己情绪变化的缘由,一段成败、一份评比都会影响自己的状态非常之久。自己不需要辨别,也无从辨别,甚至连辨别的心都生不起。一切认命,命里七分不想八分。这是社会上人的绝大部分,他们也学习,也读书,也努力,也接近高人,但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的福田,即如何让自己开心、愉快,如何让自己家更富裕、富足,如何让自己更高官、厚禄,如何能够福及子孙、基业永存。【在这个阶段上主要的任务是慢慢的觉知生命原本可以用更小的磨损来修护的更好,即为了1%的生命真正需要吸收的东西,我们需要慢慢的意识到99%的东西是不是可以不再去碰触。即生起那个成长的意识,尤其是主动成长的意识,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是意识到了要成长,但却没有任何的方向。既然人只有心在路上才会有安心感,那么,我们也需要知道,如果生起了自己在路上的意识,却没有一个在路上的方向,这样的在路上迟早也会进入疲倦与更深的不安当中。故而这个阶段这是一个相对有了突破的状态,即物质生活对这个人的影响开始降低,物质生活是否丰裕已经不会太多的形成这个人自己的满意度,或者是无论工作、生活、学习的成就有多大,都会隐隐觉得有一些地方是缺点什么的。尤其是夜深人静、稍有闲暇时,或历经大喜大悲之后,总会有一些莫名的失落感。在忙碌的时候总希望事情告一段落后能够有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但当事情接近尾声时反而没有最起码的睡意,这个层面的人可以享受战斗,却很难享有一般人在某件事情成功后的喜悦。这其实就是某种状态下有了成长的意识,但自己还总结不到,或者自己说不清楚,懵懵懂懂的一种外证。这些人的成长则很容易被社会所谓成长的大流所影响与推动,容易被宗教的大旗所引领。在这个情况下,有的人会加入宗教但依然难以心安,有的人会听从别人劝导到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大城市去,或者去寻找某个知名的大师等等,但很容易被所谓主流的意识、高端的意识所影响,也就是他内在那个想要成长的意识很容易被牵引。如果有缘遇到善师,则是一段良好成长的开始,但如果遇到别有用心的人,也很容易被人利用而有可能贻误此生。如果自己对方向没有准确的辩知,也有可能沦落为一个赚钱的机器,因为他们比没有意识的人容易形成相对前沿的意识和方向,也更容易聚财、生财。所以这个层次的人在个人福德方面比较容易达成,却难有内心真实的安。【在这个阶段上,如果还有很多这样的状态,那么就开始需要进入“穷理”的状态中,即通过对更多得道人心得的参悟,去寻找自己生命的出路、方向、意义,并且在逐步的实践中使自己开始走上这条路。而这个方向必不是短期的,一旦形成此生将不再需要有人来激励与管理,因为路找对了。所以当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路上,无论什么样的水平、无论从事什么、无论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一个生命经历过的所有的事情其任务都必然指向一个地方,即必然的提升我们的意识境地。纵览宗教的经典(无论显密、或者诸子百家)、看看人类千年流传的成长典籍,其实都是在指向这个地方。只不过是达成的途径、方法,以及在达成过程中是入世还是出世的区分,形成了不同的宗门教派,但其根本都是在这里了。所以无论我们是不是有宗教的背景,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并走在自己意识境地提升的路上,那么这个人临世的意义就清晰了。但在现实环境中,因为根性、经历、遭遇、悟性等的不同,虽然同样是在生活、生存、成长,但表现出来的境地差别一定会非常大。而依不同的境地需要,人们也需要明确自己在什么样的意识层次上,才有可能因着不同的境地需要而形成不同的成长需求与内容。从而避免因追求过高而使自己在透支后放弃,或者因为定位低于自己的实际境地而深感索然。】
三是经由宗教、经典的指引终于有了方向,却没有合适的方法。成长意识坚定、成长方向明确,而且成长者自己也很努力,但找不到真正成长自己、实践自己的方法,这是现代那些成长者多数共同困苦的地方,或者说教育普及了,而人们意识的提升被变成了秘密的传承、门派式的传承、被披上的宗教的神秘外衣而不能共享的时候,对于那些愿意成长、想成长的人则一定是局限的。人们通常会借鉴那些成功了的、达到了的人的行为方式或者经由他们形成的一些文字的传播。但这只是一些借鉴,不一定合于我们真正成长的所需,借鉴本身的风险也不言而喻,因为这同样可能障碍这些学习者的成长。借鉴是因为成功毕竟还是有一些内在的东西是可以互通的,而障碍则是没有哪个人的成长状态是会重复再现的,当年那个人成功、达到的机缘是不可能还存在于那里的。所以在这个意识层面上,如果没有必然的觉识与引导,那么人类千百年来奉行的吃斋、持咒、打坐、守戒、忍辱,以及俗世间考研读博、拜师求艺等等的方法,或者会被引鉴过来,但未必就能够引导这个人达到他自己明确的那个方向。这个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很容易被一些社会上、江湖上流传的所谓秘笈所吸引,尤其是希望能够接触到上乘的功法、行进的方法、秘密的行法的时候,尤其如此。【到这个阶段,一般人基本上是经历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时候,那么自然的会有一些人、事、物会在经年累月的磨砺中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只要我们一直保持那个成就自己灵魂的觉察,并且在成长自己过程中真正的奉行了“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的行为法则,那么能够带领我们的一些前辈大德、灵魂深处的高端意识信息会自然的显现出来,即当我们的德行足够的时候,方法就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让我们真正的遇到,或者即使遇到也没有真正的认出来,那么原因仅仅是那个福德的缘和我们能够接纳的这个份还不足,缘分不足,错过就是必然,于我们只好继续耐心的修持、积累这份福德是根本了。所以,天下诸事、诸人、诸物真正的方法只有一个“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补:“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是我一直在博客里和大家提到的内容,如果站在成长的角度,这八个字是活泼的,生动的,但如果不是站在成长的角度,这八个字就会成为一种桎酷和压抑。而真正的“尽心尽力”则包括:一是用心体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尽全力去学习、掌握,至少在与工作中的伙伴们交流的时候没有用词上的岐意;二是用心理解使自己的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哪些技能,然后用心的观察、练习并且熟练的掌握,在工作当中达到稳定的发挥;三是用心体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哪些设备支持,然后熟练的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并让它们在工作中发挥它们能够发挥的所有作用;四是用心理解完成我们的工作需要遵从哪些规范和条款,以使我们能够和与我们工作相关的其他人共同处理好所有环节上的事情。而“任劳任怨”则是指工作的态度,无论成功与不成功、认可与不认可、有人配合与没有人配合、有人监督与没有人监督、有人考核与没有人考核,只要是工作需要的,我们一定按照工作需要的那个要求认真的达到,不是把工作做给检查、考核,也不是做给人看,却是自己本份的高质量。工作过程中没有自己情绪、心情的影响,没有自己状态好与不好的影响,有的只是持续而稳定的输出。】
四是有了合适的方法,却因为真正的成长引致的经历会完全在自己的经验之外,所以这个状态下的达到要么会吓到自己而完全缩回去,要么对于各种达到自己无法确信,要么只能达到某一个意想的状态却无法真正的究竟。对于初步的开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容易被开悟者自己所确信,所以禅宗才会有“映心”、“安心”的教外别传。因为那个开悟无法被文字真正的描述,也不可能通过语言的方式让另一个人感同身受。这完全是一个独立而超越的体验。而这个在新的经验里不能确信而出现质疑、下滑、倒退的问题,不仅在这个层面上遇到,事实上是前三个阶段都存在这个挑战,即好不容易有点进步了,很难把这个进步转化到自己的内在里,却很容易在得到的同时因为不能识别、不能融入而失去、掉出。毕竟一个人滑回到他业已熟悉的经验、记忆、历史里不仅容易,还能够感受到更深的安全与自在。所以,在意识境地真正的成长路途上,那种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参照、对照的状态,除了会形成一定的惊喜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超出经验之外而产生极大的恐慌,所以绝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时候会退回去,回到自己能够评价定义的范围中去,然后让自己感觉上安全些。这种现象也是普遍的现象。但这个是极为可惜的,在可理解范围内读书、在可控制范围内生活、在可视空间里生存,这种看似合理的选择,如果真正的用在自己意识的提升与突破上,那么一切都不大可能发生,这个事情没有量变到质变的说法。【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不对任何事下定义、理解、出标准,跳出我们所有的历史、记忆、经验的状态,破除所有的围墙意识,真正做到以当下鲜活的觉察来面对一切的存在。唯如此,才是可贵的。】
五是意识有了,方向有了,方法有了,境地也提升了,自己却不能持恒而为。这便是当前一个现象:很多人,对于“开悟”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并且也充满了信心。但当自己真的有机会一睹开悟的那个境地的时候,很多人是当时感受到了,而随后只把这个状态当成一个状态,忘了个人习惯之深对这个状态持恒的难为,所以后来依然是原来的习性占了极大的上峰,慢慢的那个开悟的状态就又退回去,形成了一个“曾经”有过开悟经验的人。或者有的人读书到一个当口的时候会产生“缘来如此”的认知,然后也会错以为这就是全部,所以也会不自觉的停下来。当然,也有的人反而会觉得没有意义,毕竟佛家早就说过“闻佛勤修佛,见佛难修佛”的事实。这其中甚至有的人告诉我,进到这里面干什么,或者也有的人感觉还不如原来的生活有意义。这些,只能说是他们只是比第四层的意识境地高一些,却没有达到真正的慧,而只是习惯于生活在自己的历史、经验与记忆里,在这里沉的太深了。须知,真正的意识境地达成,不是简单的做学问、明事理,需要的是那个真正有为的持恒。【穷理尽性乃至于了命,这是一整体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有序的为之,并且是持之以恒的,即使是证到了生命的高处,依然有很深的果地的事情需要去成熟,所以在这个成熟的选择中,最合适的定位就是:在路上!
没有意识去觉察和培养意识;
有了意识去探求和形成方向;
有了方向去挖掘和锤炼方法;
有了方法去突破和接受境地;
如上全有之时,坚定的在路上!
如上的五个层境,我们不一定就在某个境地上,因为当个人内在能量充足的时候可能这个层阶就高一些,而当状态差一些的时候可能会滑到比较低的境地层面上。但整体的目标是要向上去走的,所以我们需要确认我们的任务:当没有那个意识的时候,生成那个意识就是我们的全部任务;当我们有了那个意识的时候,明确意识的方向就是我们全部的任务;当方向确立的时候,必然的方法就是全部的任务;当上述内容都确立的时候,如何不被超出经验的那个现象所排斥,就成了我们调整自己的全部;当这些都熟悉下来的时候,安心的享受“在路上”,并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持恒而进,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有的人曾问我,这里面有没有捷径可走。那是一定是有的。捷径之一,直接对接那1%。捷径之二,确立自己的意识、明确自己的方向、形成自己的方法,然后在境地提升的过程中,寻找到一位有自己独立修行经验、有一定的带人修行的方法的人,跟定他【这世间真修行的人比较多,而修行有感觉的人则很少,这其中不仅自己会修还愿意带人、也会带人修行的则少之更少,若有缘遇到,惜之,无论这个人如何考验你,你只是放下你的那些评价,坚定你自己踏实走的心,跟定了就是福德】。如上成长的根本就是人们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开悟”的成长路径。
小结:成长者的任务,如果没有意识就需要生起那个意识;如果有了意识就需要关注那个方向有没有以及合不合;如果意识与方向都有了,就需要探究更为合适的方法及态度;当意识、方向、方法、态度都有了的时候,打破自己旧有的所有围墙、定义就是全部的指导。之后就是坚定的在路上。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