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海源创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职业素养综合培养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同样关注素养教育的朋友。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体验着素养的内涵,尝试着素养成长的前进方式和方法。
在未来,我们特别期待与欢迎更多的愿意践行、体验与传播素养教育的朋友们、同仁们一起分享类似的内容...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一位在素养教育方面持续探索着的老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关于家庭素养教育的一些实际感悟。希望能给更多的朋友,提供一点素养教育方面的参考。
终于开学了,孩子正式进入了一年级,成为一名学生。家庭作业也自热而然随之而来。其实我也在想,刚刚开学,好像还没学到什么实质的东东,老师会布置什么作业呢?今天我下班回来知道了答案,竟然如此简单而又不简单,这个作业就是扫地。
一开始我也没太当回事,不就是扫地吗,看看就会了,但是我发现孩子还真不会,妈妈演示了几次,孩子操作了几下,就是那么别扭。以至于妈妈开始急躁,孩子开始抵触。我终于决定试试了,而就在我给孩子认真演示讲解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原来扫地这个作业真的不简单。自己总结了一下,大致有3点吧。
第一、扫地练技法
扫地也有技法?在我给孩子演示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平时很平常的扫地确实有技法!我是右撇子,于是“身体站直,半屈膝,两脚平行,让扫帚要扫过的空间和身体呈平行的状态;左手握住扫帚的后端,固定住,把扫帚后端压在腰间,这样既能稳住扫帚,弯腰的时候又能和身体重心一致,扫帚随身走;右手向下握住扫帚的中端,在扫帚头部接触地面的时候适当用力下压,之后右手向回拉,这一压一拉,尘土就扫过来了”
(清洁大街的清洁师傅用的是大扫帚,扫帚比较长,但是我依稀记得发力点也是在腰间,身随腰转,手随身转,扫帚随着甩起来,那个劲道就出来了)。
然后我让孩子找这个感觉,渐渐开始有模有样。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孩子不用刻意学我的姿势,而是看我的姿势,找那个感觉,然后自己根据自己的身高臂长和力度以及扫帚能扫过的空间大小,决定自己使用扫帚最顺手的那个感觉,找自己对工具的那种理解和掌握。
第二、扫地定心性
这一代孩子是电子一代,从小不可避免接触电脑、手机、平板等,在大量获取资讯的基础上,确实眼界很开,见识很广,以至于很多同事都说孩子不好管了,你说一句,孩子能回十句。
诚然,某种程度上确实对孩子的知识见识有一定助益,但随着而来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孩子很难静心。
我们发现经常看手机玩游戏的孩子,身上会隐约少了一些安静,甚至就是多了一些躁动。
但是我发现扫地的时候,一旦孩子扫进去了,会进入一种安静。这期间,无论我们教不教,孩子都会开始不自觉的思考几个事情,或者我们也可以适当提醒的方式进行引导:
1.我要向哪里扫(目标是什么)?
2.我要怎样扫地面能够既不遗漏,又尽量不重复(全局、分解、不遗漏)?
3.我要怎样注意别碰到别人,也别让自己身体磕碰到桌子或椅子(对潜在可能影响的关注和预防)?
4.我要怎样扫既能扫干净,同时又不起烟尘(既不太累,效果又好,体力和效果的平衡感)?
然后我们会看到孩子开始安静了,特别安静(因为如果真的认真思考和用心体会这四个要素,身心合一那个状态一出来,一定会安静下来)。这个时候无论孩子的动作可能还是很别扭,但是我们不介入,让孩子去体会去找感觉就好。尽量让孩子长时间保持在那个状态里。
第三、扫地开心智
我个人的理解,中国人教育孩子一个最厉害的东西就是使用筷子。一只筷子不动,一只筷子动,这不动和动之间,通过手中间一个轴的虚实结合,就把食物夹起来了。
而扫地其实也暗含这个道理,一只手握住后端稳住在腰间,一只手握住中间灵活运作,无形中也是在身体的腰部形成了一个轴的虚实结合。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里面就暗含着开心智的东西。虽然使用筷子和扫地看似不同,但是内在的东西是通的。通过日用而不知的这种练习,有些东西慢慢就打开了,比如心智。
而上面这些感受,如果不是教孩子,我自己也很难意识到,但是在向孩子教授演示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了这里面的一些东西。所以我突然意识到,让孩子上学一开始学会扫地这个事情,真的很有意义。
一方面从家庭教育来看,我会继续教孩子扫地并适当让孩子担当起家里扫地的家务。
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在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设计,让练习扫地并用心对扫地思考,也许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承载方式,比如扫地比赛、扫地感悟等……。
以上就是我们这位老师这一次的全部分享内容了。
结语
生活工作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素养成长的契机,如果能把握好,一定会更有效地对我们的素养整体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澜海源创多年来在教育领域和企业组织中的经验也同样显示出,系统有序的设置素养教育节点,全方位立体培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衷心希望关注素养教育的朋友们能够在素养提升上取得满意的成长结果,也期待着大家多多分享自己的蜕变经历和感受,让更多朋友能有所借鉴与收获。
欢迎大家一起加入素养教育的队伍,一起践行、体验、传播!
预约网课
欢迎光临 澜海源创教育 (https://lhyced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