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joe 发表于 2020-8-29 2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欢迎你参加 三年级 学生综合素养测评。

我们将通过你对宿舍生活、课堂学习、食堂用餐、课外活动等学习生活状态的场景回顾,引导你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习生活,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简洁、更有序、更有质量。故此,请你在选择自己状态时认真遵从如下建议:

1、首先,请准确填好个人信息,如果有任何不理解的内容可以举手请老师协助解答;

2、所有的选项都没有对错与好坏,只是事实的反馈与信息的整理;

3、本测试只是你个人状态信息的反馈,不涉及知识、技术、技能;

4、你所选择的选项,应该是最接近你心中所想的,并且是你平时就能够做到的;

5、在选择选项时,首先需要优先找到最接近你心中答案的选项,如果实在找不到就找一个相对接近你心中答案的选项;

6、也许在选择选项时,有很多选项和你的想法是一样,没关系,那也请你都选出来;

7、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你有点耐心,我们期待看到你的真实想法。

本问卷共有 72题 ,全部答完大约需要 30-50分钟



祝你成功

一段秩序白银






















二段荣耀黄金































































































三段尊贵铂金




























































































四段永恒钻石
























































































荣登最强王者

























































































精彩评论2

黄哲_002 发表于 2020-8-31 08:3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peach]……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和中国考古的?
我不叫施立青, 考古学生
鉴于作为中国人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合适,所以决定通过采访外国友人的方式来请他们代劳。首先说明,虽然采访对象都是本科时期认识的、有考古学经历的外国人,但是我也尽可能地在他们之中强调了多样性:在保证男女平衡(两男两女)的同时,尽量保证他们的文化背景、国籍以及人生规划也有些许不同。感兴趣的知友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考古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做什么”这一相关问题下的回答(还在整理,就先不放链接了),这四位朋友也针对职业方向作出了简单的回答。

为了避免聊天的内容过于宽泛(比如后记当中提到的问题),我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直白的提问方式:

举出三个对你来说印象深刻的中国地点和历史人物,并解释为什么。

在他们回答之前,我还特意强调了答案的广度,即“地点”可以是一个景点、建筑、考古遗址,甚至可以是一个城市或地区(考虑到他们对我国的了解并不深),而“人物”的范围可以涵盖近现代。

注: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并且方便记忆,我请他们为自己取了一个代号,本文中以代号的形式称呼他们。所有采访均在取得被采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录音。

阿仁:

背景介绍:新加坡小哥,现在南洋理工读博,是我从本科开始就认识的学长,也是少数在英国的考古院系里面积极发声的东亚人之一。从“人生规划”问题中我的回答里面可以看出,阿仁学长的“爱国(新加坡)”并不妨碍他对新加坡和中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从大学开始主动学习中文。

三个地点:

周口店
南海一号沉船
长城
这位学长在回答之初就有跟我说,他的选择比较“学院派”。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考古学者,周口店代表了中国“人”的起源,长城是封建帝制的符号之一,而南海一号则是近年来与他的研究(比对中国和新加坡的陶 / 瓷片)关联性极高的重大发现。

三个人物:

林则徐
秦始皇
曹操
说实话,阿仁的第一个回答就很出乎意料,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我都认为林则徐是只存在于中国人记忆中的民族英雄。细问之下,原来阿仁在溯源自己的家族时,经过马来西亚最后追溯到了福建,在研究福建的时候碰巧看到了林则徐的相关事迹。再加上新加坡、英联邦和鸦片战争的关系,他对林则徐的兴趣和了解也就解释得通了。

虽说秦始皇和曹操同属“帝王”,但是曹操却也不属于我事先猜测过的答案之一。因为兵马俑、秦始皇陵和焚书坑儒的原因,外国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秦始皇(其中 the First Emperor 和 Shihuangdi 这两个称呼比较常见),但是曹操的出名却和“曹操陵”之类的事件无关,而是以《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这一身份声名远播的。考虑到阿仁学长也是历史题材游戏爱好者(比如《全面战争》、《文明》和《帝国时代》),他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很有可能跟这类游戏有关。

格兰(Grendel):

背景介绍:本科第一个礼拜认识以后变成了死党。拥有一半冰岛血统、并且时刻强调冰岛人身份的英国小哥,17 届大和学者(Daiwa Scholar,一个日本政府对英国年轻人组织的文化交流项目,每年的录取率大概在 3%,包吃包住包工作在日本生活两年)+ 日本武士刀重度爱好者。因为去不了日本,现在在家一边打铁,一边帮人修房子。

三个地点:

西安
哈尔滨
广州和上海
在空间的尺度方面,格兰小哥比阿仁学长要大得多,直接以城市为单位进行了回答。第一个选择我完全不意外,因为本科期间和我一起参与了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项目,所以他对西安秦代遗址和文物的了解更加趋于系统。在他的印象中,西安就是秦的代名词。

哈尔滨则是又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根据格兰的表述,他对哈尔滨的了解并非来自课本或者在日本生活的经历,而是出于对地缘政治和俄罗斯的兴趣。哈尔滨作为东北重镇,长期受到俄罗斯和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影响,再加上些许日本的元素,这一奇妙的组合对他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在提及哈尔滨时,我甚至觉得他比我还了解这个城市——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个城市有兴趣,但是并不了解吧。

格兰将广州和上海都称为“港口城市”(port cities),并且认为对这二者的印象更多的是出于它们在课本以及新闻中出现的频率。从他对这两个城市一笔带过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它们在格兰心中的地位或许完全比不上西安和哈尔滨(完全是凑数好不好)。

三个人物:

教员
孙中山先生
秦始皇
附加:任何《三国演义》里面的主要人物
格兰小哥有关历史人物的回答可谓中规中矩。作为新中国、现代中国和封建帝制中国的奠基人,这三人的提名不能再标准了。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他接下来描述的“附加选项”,即“任何《三国演义》里面的主要人物”。虽然格兰和阿仁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二人对历史人物的回答却都提到了三国时期的人物。除了三国时期各位英豪本身的魅力,这一点也证实了以三国为题材的各类游戏、影视和文学在国外的影响(可惜绝大部分都不是国产的)。

考虑到后续采访的两位女士并没有提到三国,这或许就是男人的浪漫吧。

M 小姐(Lady M):

背景介绍:波兰妹子,今年开始在剑桥读博,曾在 UAE 等中东国家工作了 1 年多,主攻伊斯兰考古方向。这位大神从读考古的第一年便立志成为一名学者、教授,所以她的学术成长之路很具有借鉴意义。虽然她本身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并不多,但是部分回答却很有意思。

三个地点:

长城
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
兵马俑
其实一说完这三个选项,M 小姐本人都笑了。确实,如果说我问的这两个问题有一套标准答案的话,大概就是 M 小姐的“地点”回答加上格兰的“人物”回答。

三个人物:

郑和(!)
玄奘(!!)
慈禧(!!!)
讲真,M 小姐说地点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绝望的。好在,重头戏在后面。

这里首先需要提一下 M 小姐的研究方向。在伊斯兰考古的大框架下,她的研究更加关注公元 10-15 世纪伊斯兰文化如何以海洋(印度洋、波斯湾等)为载体进行传播和交流。一旦消化了”10-15 世纪“和”海路交流”这两个关键词,M 小姐选择郑和作为“中国历史的代表人物”中的第一名也就很好理解了。郑和作为 14-15 世纪非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他本身的经历和传世的文献是一组极具价值的、从旁观者视角出发的资料。

提到玄奘时,M 小姐其实并没有回忆出他的名字,而是描述了他“多次去印度进行宗教交流”的事迹。面对我的进一步追问,M 小姐也再一次强调了《大唐西域记》在研究早期宗教交流方面的文献价值。说实话,基于我对 M 小姐的了解,她几乎肯定看过不少有关郑和和玄奘的文献。

“大清亡了?”

听到叶赫那拉的名讳时,我的惊讶可以说不亚于《九五至尊》里面穿越到现代的雍正爷。为了防止自己听错了,我甚至再次跟她确认,她说不是武则天(the First Empress)而是慈禧(the Last Empress)。当我还在斟酌是否要从“女性”的角度进一步提问时,M 小姐以一句极为精炼的话总结了她对慈禧印象深刻的原因:

“She kind of stands as this figure of conservatism in face of certain change.”

译文: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保守主义在面对时代变化方面的代表人物。

我不知道 M 小姐是在何时对慈禧产生兴趣的,但是就她总结的这一点,我觉得探究慈禧的所做所为或许对研究当下的国际政治也会有些奇妙的借鉴意义。

TGK(The Green Knight ←即使我知道绿衣骑士,但依然要吐槽一句:这什么中二的代号???)

背景介绍:本科时期死党之一。英国姑娘,现在一家商业工程公司做文化遗产方面的咨询工作。狂热的中古奇幻题材文学、影视和游戏爱好者。一个将中土世界(Middle Earth,出自《魔戒》)的地图纹在自己手上、染着绿色头发的硬核摇滚女孩儿。

三个地点:

紫禁城 (The Forbidden City)
* 上海
北京
兵马俑
之所以给上海打上星号,是因为这位老姐说我日常碎碎念当中提到的次数太多了所以才印象深刻的……

其实 TGK 老姐的回答也挺中规中矩的,毕竟紫禁城和兵马俑都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符号之一。然而,细心的知友们可能会发现,M 小姐和 TGK 提到的可能并不是同一个东西。前者提到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名字,而后者说的更应该翻译为“紫禁城”。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故宫是现当代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而紫禁城更加强调它的历史背景。当然了,故宫在《文明 5》当中的翻译是 The Forbidden City,我觉得这一点对 TGK 老姐来说也相当重要。

TGK 提到北京的时候我有些诧异,因为紫禁城就在北京里面嘛,于是我就再追问了一下北京为什么可以单独排在第二。TGK 的回答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她并没有提北京城里面的其他地标性不可移动文物(比如长城或者颐和园),而是提到了北京作为 2008 年奥运会承办地的身份。虽说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更希望她提到 2010 年世博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 08 年北京的火炬传递到了 12 年的伦敦,我国也成功地向英国输出了一波自己的文化内涵。

三个人物:

教员
叶问(哈?)
秦始皇
不知道为什么,TGK 老姐的第二个答案永远是最有意思的。比起教员和秦始皇,叶问是一个意外程度堪比慈禧的回答。当得知 TGK 对叶问的印象主要来自于电影时,我自然而然就提到了李小龙,但是她接下来的话还是激起了我的思考:

“When we talk about Bruce Lee, Jackie Chan and Jet Li, my mind kind of naps to America.”

译文:当我们提到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的时候,我一下子联想到了美国。

从她的话里面可以得出,虽然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都是中国人或海外华人,但由于他们出名的作品和方式都有强烈的好莱坞色彩(李连杰的好莱坞色彩可能并不如前二者那般浓重,但不在此进行讨论),英国人看到他们的时候更多的想到的是“美式”的中国历史或者文化。相比之下,叶问才显得更加“中式”(广式?)、更加原汁原味。

或许,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符号时,我们既要依托商业大片的制作,也要发掘更多像叶问这样的历史人物。

以上就是所有回答的精炼,感谢各位看客的捧场!

后记 1:

现在看来,回答问题的四位朋友,除了阿仁是因为学术原因来过中国,其他三位都没有到过中国,平时的兴趣也与中国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代表了 90 后、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英国人 / 旅英欧洲人对中国历史的印象。

后记 2:

其实我本来的提问方式是很泛的,就是从“你对中国历史的印象是什么样的”(what's your impression about Chinese history)出发,但是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各种形式的“知之甚少”。现在想来有三个原因。首先,我这么问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场(太泛了)。其次,他们或许知道讨论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是敏感的,所以在回答之初就发表了一个“我啥都不知道”的“免责声明”。最后,绿骑老姐和格兰老哥跟我聊得更深了一些, 聊到了英国的公民教育对中国历史的介绍有多么贫瘠。简单来说,除了二战(少量提及)、新中国的成立和鸦片战争,英国教科书里面就只有某些个让欧美国家集体高潮的政治事件了。

查看知乎讨论[/speach]
黄哲_002 发表于 2020-8-31 08:3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peach]中国[/speac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