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案由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出品,澜海源创是职业素养研发者、实践者、传播者。
简介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培训中实现教得有趣、学得轻松的培训师或老师来说,这是一本生动、鲜活的培训学习活动设计指南。本书以培训知识点内容归类,以学习活动带入知识点学习,以新颖图解来辅助介绍活动运用诀窍,向读者展示了培训中经典的知识、技能、态度、辅助、自学五类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旨在为培训师设计简便易学、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供优佳实践指引,提高培训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实现培训内容的有效交付,为讲师与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动”见学习体验,活动改变学习,愿成人学习领域不再有枯燥无趣的课堂!
读后感
年末了想着给自己放个假,停下来想想来年的规划,结果,让人花钱的消息总是来得最快。还没到跨年日,最先来的是三个课程,《AL加速式学习法》,《4C学习体验设计》,以及《当培训撞见引导技术》。讲真,如果有闲又有钱,都去听听咯。然而好像我都没有什么优势,作为一个典型的T(是MBTI里面的结果),当然是从手边已有的信息进行缜密的分析。而我的手边恰好有一本4C课程孙波老师写的书,那显然是最能让我了解讲师是否对我路子的绝佳途径(确实是这样,我自己比较喜欢又有内容有好玩的课,有些伙伴可能会觉得好玩就好,或者有趣就好,然鹅我就是这么挑剔的人闹)。
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在火车或者地铁上阅读完成的,一方面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装装样子,嗯,蛮好。
目录和前言其实也没有特别吸引人,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才去看。然而开篇引入非常有趣,一上来就做个小测试,让读者了解下自己目前的状态,同时也树立了本书的权威(书中说“无论你打钩的个数是几个,这些问题都会在本书内得到解答”)。这个开篇为什么我印象会如此深刻,一是因为以前看过的书都是在一本正经讲道理,而这本缺像是在讲课,更重要的是,这个做法和我自己的课程做法不谋而合(当然我也是学习褚老师的做法)。这种用体验的方式带着读者走,不就是我们在学习中更想要的也更有效的么?我喜欢。
这么一来,让我觉得,有点意思。后来书中提到鼓励读者要带着笔和纸一起学习,包括彩色的小便签啥的,我更来劲了,这不就是我的阅读习惯吗?我一个看《西尔斯怀孕百科》都贴了五颜六色备注post it的人,会不带一直彩色的笔?太懂我了吧?!
说正文,整本书四大部分,一共9章。我每个章节选取一些我自己印象深刻的或者可以拿来就用的点分享一下。
这个部分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转换自己的培训理念,一定要做到扪心自问“这个部分我能不能讲?”“如果一定要讲,一定要一上来就讲吗”。我自己作为一个入圈不深的培训人来说,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恨不得把所有自己懂的东西都榨干全部都塞给学员。这个问题可能不止我有,很多资深的培训师也有。这一腔热情固然是好,但是也要考虑到学员的接受度,他们想要的重点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的接受方式是什么?我因为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趋势,所以在课程设计中会可以的放一些让学员来主导的环节,但是似乎每次总结的时候还是叽里呱啦说好多,到底有没有脱离“以学员为中心”的初衷,其实自己真的当局者迷。
再说一个可以拿来就用的点,就是两两搭档。我们经常让小组讨论,但实际上小组讨论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小部分人参与其中,其他人只是旁观。而两两搭档互相考察别人,一方面是让学员产生更加深刻的链接,另一方面考察别人也是自己强化学的过程,两个人都对知识有重温和新的吸收,第三点是,也不会有学员落单(如果是奇数可以和老师配对或者加入其中一组)。
这个部分有个知识点一定要提一下就是90-20-8的原则。这个原则是鲍勃派克根据伯赞(对的就是思维导图那个伯赞)的20分钟理论提出来的,意思就是说90分钟是一个人带着理解的能力能倾听的最长时间(所以90分钟一定要休息了),20分钟是一个人带着吸收的能力能倾听的最长时间(所以20分钟之后得有something change),8分钟是必须要调动学员的时间节点(动起来吧或者停下来吧)。
到这里我其实想起来小时候听课不认真,当时有个不喜欢的老师经常告状。我爸爸说那是老师没本事把课讲得生动,小孩子才会思想开小差,因为小孩子能保持20分钟注意力很不错了(那时候觉得我爸也挺护短的,但我爸真的懂好多啊)。后来又联想到我自己认证的一些不错的版权课里,现在就比较深刻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去设计时间了(这里真心要给吴老师和褚老师的TTT来个硬广)。那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会对这个90-20-8原则印象如此深刻呢?那就是联接旧知,激活新知。
这一部分也有一个我觉得可以立刻就行动的点。书中提到,在好的学习体验里,应当适当变换分组的方式,让不同的学员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介绍了刚刚提到的两两分组(包括同组相邻2人和跨组2人),三人一组,4-7人一组(应该是岛屿式),全班分成2大组(可能是会议室那种)和鱼缸式内外圈。其中我还没有用过的是鱼缸式内外圈,在这本书里没有看到详细描述,但我记得顺叔有提过,这个记得要去问他讨讨经,看看什么机会比较适合,尝试一下。
这一部分的内容就非常之丰富了,因为足足用了5个章节来重点讲。要不是因为之前说了5号要讲PPT,我是真的很有冲动突破一下,选取这里面一个点做个15分钟的分享。
我自己目前用过或者体验过的活动有,学习帐篷,学习园地(参加培训觉得很好,但自己的课感觉还是2天课里面用一下更适合,甚至可以做一些变形),我想……(这个活动里面的我要结束和我要开始,自己用过也体验过变形,很是认同),拉伸复习(这个自己用过,后来在VC课上还和蓉蓉,李姐一起讨论过),击掌复习(体验过一次很好的,自己用过一次然而结果让人很诅丧,后来思考了一下还是自己用错了场域),自由探索(也是很好的一个案例,近期在VC的课上也看过,所以我觉得他设计的好),角色扮演,视频教学,案例分析,积极辩论
没玩过的有,感谢分享(作为一个典型的T,很少用到这个环节,在作为学员的时候也不是很能代入,但至少2020找个机会突破一下),图形记录(这个只是在思维导图课上用过,其它课上没有,也许2020可以尝试一下),流程卡,九宫格(只是单纯讲授过),比喻的力量(已经想到了一个点可以在生涯课上使用),三张分享卡,选择位置(这个太好玩了,一定要玩一下,以前自己做的简直小儿科),Jigsaw,价值调试类活动还有互助自学类学习活动。
这部分主要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学习活动设计,介绍了学习活动背后的学习心理学一句。其中也提到了DaveMeier的加速学习,用了一个SAVI模型。其实道理都是融会贯通的,却又都是知易行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