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3期《在说服与被说服之间》-1

查看简介 >>
2022年12月29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82893人气|30粉丝

详情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沟通中的多方,都处在信息流动的节点上。都在不同的环境、文化、经济条件下,有着其不可模仿的、与他人不同的成长经历。这些成长过程中,我们少有人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指导,更多的人缘自于自己的了解、控知、积累与自我的整理。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观点和自己的生存原则。而所谓沟通,无论其核心内容如何,更多的还是这些信条、观点与原则的碰撞。沟通中的信息施放者,期望用这样的信条去影响和带动到他人,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是“明白人”。而被沟通方则需要在一定程度下能够接受和接纳沟通方给予他的这些“明白”的信息。

本期话题

1.阅读此博文时,我感觉与自己有关联的部分是什么?或者阅读此博文时,我心中有没有想解决的问题?
2.相关博文提及的内容,我是否有我自己的困惑或想要了解的内容?
3.通过阅读博文,我们是否领会了自己在“说服与被说服之间”想要获得的是什么…..
4.怎样理解,博文中谈及的过去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结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5.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以往积累的信条、原则、法则、观点的不健全并且脆弱、不连续?
6.沟通最为重要的是先接受与尊重对方的信条,让对方放下防御,对所要调整与改变有个预知的结果,这样的状态,我们得拥有怎样的“心场”?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精彩发言1:最早听到的沟通课,主要学习了些结构化的沟通的模式,一层一层的逻辑,看似很清晰,但按照这样的逻辑做时,效果和你内心需要的却很差强人意。无法做到心有灵犀,心领神会,虽然也知道不能这么高的要求,但至少面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为什么沟通起来却这么难呢,当然项目管理中也有很多关于如何达成多赢利益方面的沟通培训内容。

后来和孩子们沟通,慢慢发现孩子比较简单直接,发现有些老师站在台上,有些孩子就会马上安静下来,愿意去听这位老师的话;有些老师站在台上,孩子们却安静不下来。回想到企业也是一样的,领导与领导同样站在台上,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开始想,什么时候或什么状态孩子就可以立刻接受你,什么时候什么状态孩子就不愿意接受你。我自己经常会在孩子接受不接受之间的两个极端徘徊。后来发现,只有自己内心接受自己时,孩子就会接受我,当有时自己不接受自己时,孩子就不会接受我,或者接受起来有点障碍。我也见过一位老专家,他很开放,也很认真的与孩子互动时,孩子们跟着一起嗨,这位专家也会说孩子、批评孩子,但孩子们依然能接受。这个行为不仅是在课堂中是这样,在生活中也会这样。

沟通在沟通什么,讲课在讲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无论是面对孩子的时候,还会成年人与成年人面对的时候。只要自己很放松时,就能把事情做好;但是如果做事的时候你就藏着一点点弯弯绕,夹带私货,私心时,就会出现沟通的障碍,做事的障碍。面对孩子时,发现孩子在接受环境信息时,实际上是对一种根本信息的接受,他们会很有感觉,虽然他们不能提炼清楚,但他能感觉到。

我也遇到过一个上大二的大学生对孩子的状态也是很真诚很热爱,其他她没有什么经验,但很容易产生互相的吸引力。即使孩子错了,她也觉得没关系。我总结为这一切都是指向于对方是否真的为了我好。但如果在为我好时,带有私心,这个好就不那么纯粹了。

曾经和一位领导沟通过沟通,领导对我说,应该在沟通过程中放下自己的防御性的心理。如果你是那个被沟通者,得放下对对方的防御,沟通就会有效;如果你是沟通的发起者也应该放下对对方的评价心,还得接受对方的现状,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

如果每个人保证了自己的底层的生命状态是对的….很多方面就是对的。是这个人对,哪个侧面就都对。真正沟通的时候,是你这个人。让对方接受你这个人,接受生命状态。沟通、协作、做事、带孩子,呈现出所有的东西,生命状态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精彩发言2:
1.老师讲什么我们就照着做即可,也是一种办法。
2.还有一种就是自我觉察。带孩子在西藏做活动,一起徒步,走海拔3000米走到海拔5000米

让北京的孩子体会到环境的美,以及体会人在环境下体会到的真实的情况。分享时,有个小朋友说,我看见藏族小孩天天都很开心。但是我发现我自己会经常不高兴,比如我早上起床时因为昨天没休息好就会不高兴。但我看到藏族小孩干了很多事情,依然很高兴。我为什么做不到。

做事的状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就是方向把住,具体的路径不要纠结。上雪山,3000米到5000米,要走5个营地。要有物资支持,真正卡的时候,我就会卡在半天。如果我看见杜鹃林,见到蘑菇,如果遇到合适的我就讲,轻轻松松的。而在学校的上课是要到分钟的。文字的叠加不是文章,音符的叠加不是音乐。不是你带着孩子走,而是你和孩一起去体验,活出一种自在。

比如现在的冷场的,你接受不接受,接受不同的状态,代表一种生命体验,即使现在冷场不说话,也是一种沟通的状态。最后就是灵魂与灵魂的沟通的状态,是否接受自己。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