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0期《结束形容词之争的投入》

查看简介 >>
2024年3月7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16779人气|30粉丝

详情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在分别心的作用下,受害者在形容词大量使用的过程中,只是完成了一件事情:使我们的内在因为要找这样精准的词汇去形容、去区分、去辨别,而使我们在自以为越来越清晰的过程中,反而越来越乱。

本期话题

1.当我们用来衡量身边的人、事的时候,我们内在那个标准是以什么为准的?
2. “受害者”思维的人习惯用的形容词有哪些?
3. “受害者”习惯用的这些形容词我们用过多少?
4.做些什么,有肋于我们停止内在“善”的切割,而使我们内在开始有所恢复?
5.体验一下,如果是“非受害者”思维下的人,他的眼神、行为、语言、面部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他的社会生活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1.朋友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刚过35岁,遭遇策略性裁员,其他人都收拾东西回家了,她还在和公司理论,因为公司对她的评价不中肯,她坚决认为自己是好的,公司觉得她不好,她要求对方拿出证据,公司拿出了证据,她还要继续评论,看看这个事情是谁造成的。

外界的任何一句话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你对它的认知和反应会让你怎么样。她希望外界还他一个公正,她的这种反应是在不断的切割自己和让自己更乱。
2.我对自己的评价更苛刻,经常把自己包裹在形容词之内。比如我安排了一些事情,我今天下午应该完成大半个课程的设计,结果只完成了一页当中某一个图画,然后就觉得,这件事情我想做好,为什么没做好?是不是时间管理上有问题?我总是以高效能人士的要求来捆绑自己,这源于以前上班时候对自己业绩考核的要求。

读张老师的博客,他总是会提供放下形容词、放下主观评价、跳出自我中心等等这样的跳出的按钮。这也让我反思,我能不能跳出这样的形容词之争,建立一个让自己舒适的、从容的、休闲的、自在的一个新的体系。
3.举两个例子:几年前,我当一个公司的顾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对方跟甲方沟通事情的时候,觉得应该尽可能响应客户的需求。过了几轮以后,我就跟他谈,你不只要兼顾客户,对他有良好的界面和服务,你还要考虑公司整体的利益,他不认同。当时我对他下了一个定义,他用形容词、定义、区间只关注当下那个点状的界面的重要性的时候,就把整个生态的重要性丢掉了。

第二个例子,我在给银行做服务的时候,用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来照搬,认为只要银行服务的整体管理和服务的认知更深入,销售自然会成。我的合作伙伴则希望加入对银行支行长的营销指标考核,我们为此争论。

现在跳出来看这两个例子,才发现我是把外界的事实进行区分,按照我认为重要的过滤了,只聚焦在了一个点上,切割了本应面对的事实。
4.分享一个对感受点的强关联的体会和跳出来的方法。比如你正在很安静的处理事情,突然来了一件事,可以是做课件或者吃饭等,你的内心就波动了,心随物转了,你能看到内在具足的善是怎样被拨乱和切割的。

你得先意识到你已经跟这件事强关联了,然后跳出来看,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事实是全息的,我们能做的是靠近事实,跳出一格,再跳出一格,不要在原来的角色里徘徊。
5.当我们以内在极大的征服心、控制欲、打压感来与外界互动的时候,冲突必然发生。

举一个我送爱人开车上班的例子。我在开车,她在副驾驶一直念叨我,指挥我该怎么开车,我觉得每个人的开车习惯不一样,而且她晕车,我已经尽力在为她考虑了。这时候我内心非常挣扎,有受害者思维,我就打压她。现在想想,她是以担心的方式或者说叮嘱的方式来说出来对我的关心,应该看到她那个善的发心,我们都是是希望对方好的,打造和谐的夫妻关系是我们的初心。

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换个角度,想想对方也许说是对的,也许是一种解决方法。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