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0期《从规则到规律认识成长》

查看简介 >>
2023年5月30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16772人气|30粉丝

详情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教育并非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数个老师的事情,其所配合的是一个立体的环境,包括人的立体与文的立体,而这一切的立体并非刻意,即不是把一个人要变成什么样,而是尊重生命原有的独立性和成长性,激活生命与生俱来的内在拥有,从而使一个孩子自然的变成一个人,一个有承担、有进化、有调和、有蕴含的人。这其中需要的文就是过去一直在讲求的家教、家风、家训、家诫。

本期话题

1.阅读此博文时,我感觉与自己有关联的部分是什么?或者阅读此博文时,我心中有没有想解决的问题?
2.相关博文提及的内容,我是否有我自己的困惑或想要了解的内容?
3.结合博文,重新理解“三岁看小”与“七岁看老”。
4.对规则与规律的举例。
4.对规则与规律的举例。
5.自己对规律与规则教育的觉察。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1.结合博文,谈谈我(父亲)对我的孩子的教育话题。我的孩子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在孩子2-3岁左右时发生过一件事。那一段时间我(作为孩子的父亲)如果不出手,爷爷奶奶带孙子经常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有一天我下班进屋,看见孩子和爷爷奶奶闹情绪,孩子想在一个有绿植的水坑里玩耍,但爷爷奶奶觉得太脏了不赞成,孩子就开始闹,也不吃饭。刚好碰到我下班,就开始处理,我把他带到洗手间,让他哭,但也没有理睬他,等他哭累了,就从洗手间出来,然后我问孩子,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他说他想在那个水坑里玩,我说那就吃完饭后,我带你去玩。孩子马上恢复状态开始吃饭了。

从那以后,我给孩子留下的道理时,不管生活环境、条件符不符合,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与我商量,也可以与我讲道理,而不是用闹情绪方式来争取。说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有一次我英语考了95分,回到家后,自觉将戒尺拿给父亲,让父亲打我屁股。当时我记得父亲一直在追问我:你知道那5分扣到哪里去了,我想,如果我当时知道那5分扣在哪里,我就考100分了。毕竟当年的父母教育的方式普遍是那样的,因此我们这一代可以学会更自然更顺应当下而生活,更平和与周围人互动。而不是过多的干预与指责。
2.周日,我和孩子去参加夏令营体验班,这个班在讲解的是如何让孩子掌握快速记忆的方法。一开始孩子参与都很投入,家长也在一旁对孩子行为看得很清楚。最后组织方将孩子和父母分开,开始进行报这个班的促单过程。组织方促单用得方式是,与父母探讨在一旁观察到孩子的存在问题,该怎么解决。

我孩子有个习惯只要在公众场合中,总想通过一些事情证明自己是对的,并且证明父母是错误的,孩子也到了对父母对抗想要证明自己的年龄了。于是,我就很客观的讲述了我观察到孩子的实际的问题,但是整个活动的过程有一种氛围不断的让我产生愧疚感与难堪,以此让我意识到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差距,在此促动下,让我决策报名这个夏令营体验班。但其实当时场景老师给予建议,让人感觉很难受,甚至由心理上的不舒适都引发了点生理上的不舒服。最后我的决定是不想再去参加这类活动。
3.结合今天博文谈到的规则与规律,我说我的理解,感觉规则更像是一直短期行为规范准则,而规律是支撑事情发展更底层的内涵。我目前对规律也不明确,以前和老师也对过一些信息,以为那些信息就是规律,但老师说那些信息也只是靠近规律的一种现象,比表面现象深入点,但还是输出现象层。虽然还不是规律,今天也分享于大家。

如果谈及教育孩子,在这个信息多元时代已经从知识灌输覆盖转向了对知识概念的自主学习的引导时代、也是对能力有序提升的引导时代,更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时代。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各种能力的养成、还是一种高素质高修养状态的稳定表现,都需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现状:①完全没有意识没有目标行为被动的状态;②无意识无目标但有一点行动,却非常被动的状态;③有点意识有点目标也有点主动行动,但很容易受外界或内在各种需要的影响与牵绊;④大部分时间有意识有目标有主动行动,但少量时间还是不稳定;⑤不仅有意识有目标有持续的稳定行动,还能总结出相关经验分享与帮助他人。

也就是作为老师、家长,如果需要对孩子、学生进行某项知识能力态度的引导时,需要先识别孩子的现状,再找准下一阶段的应该之为,找到下一阶段对于的活动事件对孩子进行合适的引导。这里面只要作为教育者,都需要有一种心理认识,就是无论孩子、学生如何表现出不合适,我们都认为他在此方面不了解、不知道、不会、不懂才会出现这些行为,所以我们只要引导他们如何会了、懂了、掌握了即可。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