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50期《死计划,活执行—让神性的存在引导我们》...

查看简介 >>
2024年7月30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19383人气|30粉丝

简介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经由前面的阐释,加上之前在第一部分中大量涉及到的“我是一切的缘起”的分析,我们需要更加确信一切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过去的选择及选择后的行为一定会促成今天的我们,无论满意与否、无论开心与否,这些都是我们生前、生后进行选择与选择后行为的结果。我们更明白,什么样的选择一定会促成什么样的结果,而一开始的选择有了调整,后期的结果必然发生巨大变化。

例如我们如果选择“我是受害者”的思维,我们非但不大能够得到成长与进化,甚至还会在与社会过多防备、攻击的互动中,使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萎缩、越来越低劣。而如果我们选择了“我是受益者”的思维,那么身边的一切存在都是我们最为有益的陪练,与脾气不太好的人在一起可以磨砺我们的性格、与办事没有条理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与要求高的领导在一起可以提升我们的成事能力、与要求低的在一起更容易锻炼我们的自律……,一切都是在选择的一开始就被确定下来的。

本期话题

1.结合上一篇博文想一想, 既然“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为什么又能“死计划活执行”呢?
2.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死计划、活执行-让神性的存在引导我们”?说说你的体会。
3.针对“十八种选择,十八种结果”,对照文末的7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你的体会。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这篇博文的开场让我很受启发。“我是一切的缘起”,我们需要更加确信一切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过去的选择及选择后的行为一定会促成今天的我们......如果我们选择“我是受害者”的思维和“我是受益者”的思维,我仔细的体会了一下为什么是这两类方向。

受害者思维有点像张老师前几年给我们推荐的电视剧《天道》。丁元英一直在谈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有一个劣根性的问题,就是依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种靠的文化,对应的是受害者思维。在这种思维下,一个人没有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意识,所以他的选择是依赖性的思维,他希望环境给予更多的帮助。这个时候他哪怕意志力再强,早晚会有扛不住的事情,会被打击。受害者思维更偏向于以自我为中心。

受益者思维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是一个成长的思维,不向环境提要求,而是特别想要成长自己,每个阶段有成长的重点,或者是方向。

受益者思维和受害者思维内在驱动的点不一样。以我的感受、我的喜好、我的经验为中心是受害者思维,你依赖外界,外界永远不能如你意的时候,你就很被动,你就把权力交给了外界。

受益者思维,它的起点就在于我要在这个事里面收获什么?成长什么?认识到什么?得到什么?不光是物质结果的得到,我要悟到什么?为什么这个事会来到我身边,要让我来经历?我到底要从这里反思什么?它在起点上就会有想要成长的那股子劲。

所以后面的博文的十八种选择,西方心理学现象层面的分析是比较多的,会分析人心理的拐弯点。博文特别厉害的一点在于,开场上来先说你不用看你有多少种选择,先看看你的起点在哪。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