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25期《忍不是爱,更不是付出》

查看简介 >>
2024年4月30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83042人气|30粉丝

简介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案例:有一朋友给了他父母亲一笔钱,后来这笔钱被父母用在他妹妹孩子的治病上。这位朋友一直不太爽,给我念叨了一次,感觉他父母亲不懂得理解他的付出与爱。

解析:如果自己把钱已经给了别人了,如何支配就是别人的事情,莫再把给别人的钱还当成自己的钱去决定他们何去何从。如果有这样的挣扎,莫不如一开始就别给出,给出了就别再支使这笔钱。我相信父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也相信这些钱如何花更有家庭的意义。

本期话题

1.当别人表达他们的想法与观点时,我们是不是真的认真的听过?
2.对于别人正在做的却不符合我们想法的行为,我们的内心第一时间是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每个人原本是独立的,也是有其个性的。为什么我们不允许一个人有其个性的生存下来?
4.很多人是打着爱人的旗号,却行的是替别人做主的事情,完成的是自己意愿的挥发,责备却是出了不良结果的人。反思,在这样几种行为中,我们占了几成?
5.每个人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是不是真的尊重过别人的选择?还是依然期望通过别人实现我们的选择?尤其是对我们的亲人、家人?
6.如果别人做选择时用的是我们的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退一步来思考同样给予别人以尊重,甚至把这样的尊重做到自然而然,即连“那个资源是我的”的认知也泯灭下来,只是尊重他的选择?
7.重新思考,什么是“受害者思维”,考虑我们身上还有多少“受害者思维”在作怪?
8.为什么会把“忍”当成爱来理解?忍又是为了什么呢?而直到忍不了的时候一并的暴发出来?如果终于等到有一天要暴发,那么这个时候的“爱”还是不是“爱”呢?
9.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忍”不了的极限?“受不了”的极限?这个极限的设定之初,所代表的内心需求的界定、回报心理的界定、限定时日的设定所代表是不是“爱”?
10. “如果如何我就会如何”的设定,是不是爱的表达?如何看待这样的表达?如果你真的在意这个人,会不会用条件来限定自己的付出?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针对博文具体事例与研讨问题的思考,谈我对“忍不是爱,更不是付出”的理解:一次课上有老师提到了自己身上的戾气该如何消除?张老师给我们讲戾气是怎么形成的——它不是现在才有的,是一种天长地久的积累,是从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攒到某一个阶段就爆发出来了。戾气积攒的过程,就充满了忍的过程。
我自己平时还挺喜欢忍的,以为忍就是对其他人的包容,但这个忍本身也是一种消耗。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力量,然后积蓄在自己的内在里。等到某一个机缘合适的时候,它就会爆发出来。所以身边也有朋友评价我平时看着柔柔弱弱挺平和的,但是一旦发脾气的时候还挺吓人的。我就想到戾气,是我过去不太好的忍的习惯一点点的积攒起来的。
如何消除戾气?当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衡量和评价身边的人的时候,我们就会看不惯人家。当看不惯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人家的毛病。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先去尊重他,然后接纳他,再去欣赏他的时候,这些戾气,这些对别人的评价,甚至是暴力性的语言和动作就会越来越少。
每个人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去把事情做到最好,我们需要看到别人也有自己的灵性在指导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整个事情发展的下一步方向,我们应该一起做一些有建设性的努力。不管是忍也好,还是爆发出来的脾气,还是对别人的那些挑剔都会慢慢的褪掉。
我现在发现自己开始学会对家里人的欣赏了。以前我和孩子的爸爸很少谈论成长这样的话题,其实他对这方面还挺有感觉的,不过他有时候说话的时候我就会觉得他是在教育我。当我发现他抱着胳膊、高高在上的跟我说一些话的时候,我就特别不愿意听,内心会有一种排斥感,会过滤他说的话。现在我会耐心的倾听,允许人家完整的表达自己,听着听着我就会发现,其实他对成长这件事情也是有感觉的,而且这个感觉和我们在博文中学到的东西也是相合的,这个时候我就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着他,从心里开始去接纳自己的家人。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