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8期《情系列之寄情》

查看简介 >>
2023年4月11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83157人气|30粉丝

详情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情就是情,爱对方即是爱对方,不带有任何的需求,这便是安心与自然的。但更多人所体会的情,却是我把一份情感放在你这里,而你则必须在某个状态里给我以一种情感的回报。例如有朋友在谈事时,会告诉我“老张,我一直很尊重你”、“我很在乎你的想法”等等的语言,站在情的角度,这便构成了一种:因为我对你看重,你就必须对我负责的逻辑。不细究无是非,但仔细推敲却发现这其中很深的强加与逼迫。

这个时候情便成为一种交换,即此时情的定义是:由己而生且寄于对方,并且必须由对方作出回应的条件。换一种说法:从我这里生出一种情,寄托在你这里,然后我还要收获因为这份寄托所应享有的回报。

本期话题

1.阅读此博文时,我感觉与自己有关联的部分是什么?或者阅读此博文时,我心中有没有想解决的问题?
2.相关博文提及的内容,我是否有我自己的困惑或想要了解的内容?
3.细品从80年代、90年代等不同时期,人们情之所需的表现与发展,我们有什么样的体会?
4.请举例说明:“对外界情感的需求,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开始,没有这样的需求便没有沟通、没有人类社会的活动。”这种现象。
5.请举例说明自己在:“情就是情,爱对方就是爱对方,不带任何需求”的体会。
6.请举例,我们对:寄情即是情的交换,寄情是误会的开始“的理解与体验。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1.人肯定需要与别人互动,这个互动是建立在人情味之上的,是共情、同情。寄情是把需求寄托在别人身上。体会博文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站立在天地间的独立,慈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不去依赖谁。

结合近段时间的事情,投入后发现自己有个期待,认为自己有重要,求关注像个孩子一样。还要用这份情左右别人,没有成熟,没有独立。期盼索取会让别人觉得累。

为什么还要有人情味呢?要与别人同感,比如在家庭当中,一起经历美好时刻感受幸福,不是说幸福要绑在别人身上,是可以创造幸福,创造关系,场域。也可以感受幸福。自己可以做饭,成亦安然,败也可喜。
2.人情社会,以前觉得面对这些不知如何处理,可不可以不去与人打交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与人打交道。先有人情再有事情,有了人的存在才有后面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在做事的时候,不是为了这个人情,而是以解决事情为目标,不要陷在人情是非中。人情也不是一个一时一时刻的事,要长久维护,想得到别人帮忙,别人支持,需要长久的情感维护。

共情感觉其中有一个警惕,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不要被别人牵着走,保持自己情感上的独立, 不要寄托。不因为你情绪不好,自己也情绪不好。在事情上要清晰清醒。共情,对别人情绪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通。比如孩子没考好,不是指责孩子没考好,先接受情绪,认同这种情绪存在是正常,最后是解决问题。
3.没有把握度,在向外界施放过程中有了其他的衍生品。交换心。本来是自然的情感,但最后有太多条件的,有控制欲。不是自然的付出。我们的模式化,输出时就是想要回应。比如寄东西,就要有一个回复的期待。情感是不是一定要寄托在外物外人身上,要回到自己身上。情感上的自给自足。就像做饭是自己喜欢,别人如何回应都不影响我们做。应该做就做了,没有念头。
4.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每个人在成长中贸易交换的心里。因为我们长期实践与锻炼就把这些心理藏在血液里,都觉得很正常。要有意识的识别剔除。举例一同事心智较年龄小,把我的信件送到我的办公室,送与不送我都没有过多想法。但他提出要合作写一篇论文,我拒绝后从此不再送信。以此推,社会中交换贸易更多更隐藏更平常。只是没人识别。寄情,“我喜欢你”“我看重你”这个“你”替换成“你应该喜欢我”“你应该看重我”。这是不健康的寄情。

当我们对外寄情时,是希望我们发出信号,外界给予回应。如果一个人纯粹,存在就好,我们不必对外界回应需求。比如朋友圈加班软文。当我们想发圈时,是我们有种声音想让别人看到,想看到别人的回应。警惕这个想。
5.情因外物之托而显其情,是有这个边界,但要避免亦因外物之托而怡害于人。不因点赞多或少而影响自己。边界感要出来,有些事要一起做,有些事不做,边界感 不清晰,投在别人身上或被别人投射。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