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5期《红尘 内,外,破》

查看简介 >>
2023年2月23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83572人气|30粉丝

详情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红尘外看红尘内,纷纷扰扰,扰扰纷纷,规规矩矩,咿咿呀呀;红尘内看红尘外,疯疯癫癫,癫癫狂狂,人福不享,亲情难耐;孰不知,天之无恩而恩生,以其无私而成其私!
遥身一挺,舒然笑。
看,破红尘!

本期话题

1.阅读此博文时,我感觉与自己有关联的部分是什么?或者阅读此博文时,我心中有没有想解决的问题?
2.相关博文提及的内容,我是否有我自己的困惑或想要了解的内容?
3.结合自己现在的理解谈谈“红尘内”与“红尘外”有什么区别?
4.请谈谈对“天之无恩而恩生,以其无私而成其私!”这句话的理解
5.博文结尾“看,破红尘!”,结合我们的成长经历与体验,谈谈应该如何看?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1.每一遍读都不一样,是看破红尘,还是看,破红尘。就个人而言,我们不是天才,没有重生也没有穿越,普通人都是第一次,经历就这一回。在这个红尘,烟火、世俗中,挣扎无奈,也都在追求红尘外的平静,淡泊。如何寻找自己宿命的归处,如何笑看红尘生活。如何最后破,最后一挺,让自己重生。所以,更喜欢“破”。由内而外,打破自己的条条框框。破而后立。真正修行到找到自己更喜欢的自己。跳出来,再回到红尘中去仍喜欢自己。
2.破自己内心的执念,看清这个破红尘。如何看清? 每个人角度不同,根据自己的课题,把持的态度,比如与人聊天,不高兴时问自己“然后呢?”不停的问,最终的结果就发现都不是事了。这个过程中修正自己,调整自己。不断问自己最终要干什么?只要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要的,是我们喜悦的,那中间的过程就不会有那么多干扰。
3.读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体会到外部环境的声音与内在声音的对比。天人感知,世界不断给我们信息,我们与宇宙的联接。破,晓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看破了。这是升华的过程。抽离出来,带智慧的眼睛,我珍爱的是什么,心之所安的地方。他对生命的感悟,带给我们的启示。
4.如何处在这个觉知的状态看?有以下途径,1是反思,《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做我是不是在路上。反思的智慧会带到新的情境中,用更新的状态面对,关于选择。 2是情绪,每个人有自己的模式,从情绪可以意识到自己在一个路口,让自己静下来。我发生了什么。把思考代入行动,把行动带入思考。知行合一才会发生。
5.理在顿悟,事在渐修。知与行之间的鸿沟。知行合一是个结果。如何越过鸿沟?农民种地,只能管播,浇水,除虫,而不能管收获多少粮食。知行合一这个结果也是不可管控的,甚至把结果描述成目标。目标是为了达成结果,设立的可以达成的指标,我们不可能在结果上下文章。首先,我们要破掉它,要看懂红尘,通过红尘获得的道理 、规律。要有新的理论,才有后面的渐行。这个渐行的过程是包裹着红尘中的纷繁复杂。所以,就算知道理,也不代表你可以做到,要能举一反三应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唯有记住“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
6.鸡蛋的比喻有共性,原来觉得红尘内是安全干净的,怕自己出壳了受伤。而这也是关闭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以前排斥与陌生人交流,不要莫名的缘分。现在觉得与陌生人互动也很好。突破束缚,有上升感。角色只是一种形式,红尘与静土也只是一种形式。以静土的心探寻每件事,认真投入进去,收到自己1%,只要抓住这个,身在哪里并不重要。
7.素养活动中有一类孩子很认真,因为她很认真,她体验会更清晰更深。老师点评时,她记录收获更大。大部分孩子是中间状态。上完课后,可以感觉到凡是认真的孩子就是吸收体会到位的。我们来红尘上学,记住认真进入了课堂就会收获。所以,身份背后是责任,责任背后是付出。
8.《传习录》中有一句:“立志用功,如树使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考虑那么多干嘛,just do it!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