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9期《警惕所谓的“哲学”》

查看简介 >>
2023年10月31日
抱歉,购买后或成为VIP会员可以观看,如果您已购买或是VIP,请点击登录再观看!

购买课程 开通VIP会员

33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919380人气|30粉丝

详情

章节

聊天

问答

笔记

更多

博文简要

避免这样的恐慌的方式很多,诸如虚心接纳、不断扩充自己的哲学范围且永远不设边界、不触动他人的哲学领域等。而最不可取的,也是人们常常采取的,则是固守自己的哲学、避免自己的哲学受挫、避免他人触及自己的哲学空档和哲学外围。

本期话题

1.你有没有遇到过“三观震碎”的瞬间,那一刻你有什么感悟?
2.你是否一直在用自己的“个人哲学”来筛选周围的人,哪些进一步来往,哪些从此陌路?
3.你的个人哲学是怎么来呢?在人际互动中,这套哲学是一直在突破延伸,还是在被不断加固?
4.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哲学”?
5.和本博文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或书籍推荐。

嘉宾发言精选摘录

哲学,在人们的观念里,它是一个中性,甚至于偏褒义的词,但如果从博文所提示的成长角度去看的话,我们所固有的、守着的这一套认知体系,在自己当下无意识的状态当中去看,那肯定是非常正确的,无比英明的,但其实会有一种更主观的执念在里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每个人就必然会有他对应的所谓哲学,每个人在无意识的过程当中,又会认为哲学是一定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形成我们成长当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因此,当有矛盾发生,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

比如说,成年人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金钱观,那小孩子他也会有他的金钱观。你要是跟学生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在的学生对金钱的热爱是毫不掩饰的。

在过往的前面十年当中,很多学生对金钱的热爱还是稍微有点掩饰的,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这个金钱观已经是旗帜鲜明的扛出来了,他们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喜爱,热衷,甚至是崇拜。

那我们作为老师,作为一个成年人,生命体验比他们丰厚了一些,就能看出来,他们的这种观念肯定不是一个终极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急于判断一个对错,用自己的观念去覆盖学生,显然会陷入沟通困境。

如果我们首先意识到,学生观念的形成自有其孕育的环境,而我们自己的观念也一样存在思维局限,说话时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理所当然,而是多了更多理解、尊重,我们的状态就会不一样,沟通的效果也就会不同。
课程可以看的时候,聊天功能会自动加载!
笔记